首 页|焦点需求|网上咨询|品种信息|实用技术|农业专家|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民俗旅游|民生科技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   【栏目导航】 >> 农村生活常识 >>  致富信息
昌平农民坐地卖果1.8亿元
时间:2011/3/28 17:24:00  作者:王海燕 孙士军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shench  阅读:883次  语音编码:21437
    2011年草莓季刚刚过半,昌平草莓产量已达300万公斤,其中有六成、200万公斤被市民直接从地头摘走。

  昌平兴寿镇农户魏国来种了12栋温室草莓,最初心里还忐忑打鼓,怕卖不出去。现在倒好,收草莓的小商贩天天在地头转,魏国来却无暇搭理。两部手机天天热线不断,“尽是联系采摘的城里人。”

 
    老魏家如此,整个昌平区也是如此。

  去冬今春,昌平各大草莓园迎来约330万人次采摘客,地头乌泱乌泱停满了各种牌子的私家车。到昌平摘草莓已经成为京郊旅游新景观。3000多昌平农户坐地卖果,赚得盆满钵满。

  “昌平草莓产值去年突破1亿元,今年预计能达到1.8亿元。”昌平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小小一颗草莓,饱了市民口福,鼓了农民口袋,撬动起一方红红火火的产业。

  率先引种草莓

  种草莓,昌平有绝佳的地利。

  地处北纬40度,正是国际公认的草莓栽培最佳区域,而且光照充足,东部六镇微酸性的沙质土壤,透气性好,也正适宜草莓生长。

  即便如此,2001年昌平在全市率先引种草莓时,还是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谁也不敢种,怕烂在手里。”当初跑村串户,挨家挨户推销草莓大棚的情景,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许克仲至今仍记忆犹新。

  也难怪农户不敢种。草莓是浆果,极不耐储存,熟透了,两三天卖不掉,可真就烂在地里了。

  但在昌平区政府看来,草莓的这一劣势,又恰恰是优势所在。——不耐储存,那自然是现吃现摘口味最佳。前期的调研显示,当时北京市场上销售的草莓基本都来自外埠,经过长途颠簸,品质已经大打折扣。而昌平距离北京城区不过30多公里,交通便利,市民到昌平采摘新鲜草莓再方便不过。

  同时,温室草莓成熟的冬春季节,也正是北京自产水果供应最寡淡的时候。种草莓,恰恰能填补这个市场空当。

  2001年冬,兴寿镇麦庄村首批70栋温室种植草莓获得成功。眼看一斤草莓轻轻松松卖到20多元,观望的农户再也坐不住了。昌平区趁势出台了温室草莓种植补贴办法,一栋温室造价8万元,政府补贴3万元。此外,农户买种苗,买化肥农药,政府都给补贴,“农户只管踏踏实实把草莓种好就行。”许克仲说。

  草莓学校办到地头

  不过,对于种惯了小麦、玉米这类大田农作物的农户来说,头一次种草莓,心里还真踏实不了。

  70多岁的魏国来回忆5年前自己刚种草莓时的情景,一连说了好几个“揪心”,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从头学起,“多亏了有田间学校。”

  田间学校,顾名思义,就是把学校开在田间地头里。这个由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创办的培训机构,现在已经发展到19家,主要就是辅导农户种植草莓,区农业服务中心190多名技术人员都是田间学校的老师。

  草莓生产季节,田间学校几乎每周一次课。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怎么干,都有精细化的管理标准,技术人员在课堂上手把手教给农民。

  “最主要教我们怎么防病虫害。”魏国来说,草莓娇气,爱闹病。打农药,一来不安全,二来影响口感。“用物理手段防虫防病,就没这些问题。”指着大棚里五花八门的装备,魏国来如数家珍,“瞧,那黄色的板子叫粘虫板,虫子一飞上去就被粘牢了;那悬着的小罐儿叫硫磺熏蒸器,能杀菌,抑制白粉病……”

  到了收获季节,魏国来乐了。走进温室,放眼望去,翠绿的草莓叶子下面悬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的鲜红果实,摘一颗放嘴里,甜中带酸,还有一股淡淡的奶香味儿。区植保站来检测,农药残留指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当年,魏国来家每栋大棚生产草莓2000斤,纯收入达到2.5万元。老人喜上眉梢,索性把在外面打工的儿子也叫回来帮忙。

  尝到草莓“甜头”的不止魏国来一个人。在政策补贴和技术人员的帮扶下,昌平区的草莓温室已建成8000栋,草莓种植户发展到3000多户,草莓年产量达到750万公斤,占全市总产量的80%。

  农民卖果 政府吆喝

  草莓长得好,还得卖得好。没人吆喝,好东西也会被埋没,更何况是保鲜期只有短短几天的草莓鲜果。

  给草莓宣传造势,农民小家小户办不了,政府出面帮忙吆喝。眼下,正是草莓采摘的旺季,昌平区政府出资,在北京城区100辆公交车上打出了鲜艳、抢眼的草莓广告,公交车开到哪儿,昌平的草莓采摘热线就宣传到哪儿。

  怕市民嫌光摘草莓太单调,昌平区又整合区里其它旅游资源,精心安排了十几条吃、住、游一条龙的精品采摘路线,并通过媒体广而告之。甚至在部分社区开出了采摘班车,免费接送居民到地头摘草莓。

  兴寿镇东营村的董玉茹去年刚开始种草莓,怕自己没路子,草莓卖不出去,愁得整宿睡不着觉,“结果,好多人拿着报纸自己就来了。”

  现在,昌平草莓已经在京城闯出了名气。冬春季节,大大小小的草莓采摘园里人满为患,堵车更是常事。尤其是草莓最俏的一二月份,想摘草莓还得提前打电话预约,否则很有可能扑个空。

  万一草莓没及时卖出去,农民也不用着急。昌平区和草莓种植龙头企业天翼公司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草莓按照标准化种植的,每斤5元钱有多少收多少。

  由区政府投资,一座现代化的草莓深加工基地也在加紧建设中,预计明年即可投入使用。将来,农民卖不掉的鲜果,可以直接送到深加工基地,做草莓汁、草莓粉、草莓酸奶,让草莓产业链越伸越长。

  建全国领先草莓种业基地

  按照昌平区的草莓产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昌平区的草莓温室将从现在的8000栋增加到1.2万栋,以麦辛路为轴线,在兴寿、崔村等东部六镇形成30平方公里的草莓产业区。

  如此大规模的设施草莓,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但昌平区还有更深远的考虑。

  “毕竟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温室不可能无休止地盖下去。”昌平区主管农业的副区长苏卫东说,致力于草莓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昌平区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比种植草莓更高端的草莓育种业。

  草莓育种科技含量高,占地面积少。并且和其它农业生产一样,掌握了育种技术,也就把握住了整个产业的命脉和核心。

  从2008年起,昌平区和国内科研机构、民营科技企业合作,陆续在河北赤城、北京延庆等高海拔地区租地,发展起4000亩种苗繁育基地,年产优质种苗4000万株。并从美国、西班牙等世界草莓强国引进草莓育种企业,让各个国家优质的草莓种苗在昌平扎根、繁衍。

  目前,昌平区各育苗基地、育种企业,所掌握的草莓品种已达121个,其中大面积推广的有26个。所培育的种苗不仅供应给昌平本区农民,还对外输出到河北、安徽等七个省。

  “将来,昌平区将和科研单位合作,培育更多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草莓品种,构建领先全国的草莓种业基地。”苏卫东表示。

  昌平草莓不仅要走向全国,还要走向世界。明年2月,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将首次在亚洲召开,会场就在昌平区。届时,昌平草莓将作为中国草莓的代表,向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地区)的1000多名草莓种植专家集中展示。

  短短十年,昌平草莓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典范。政府的科学决策,强有力的引导、扶持和推动,是成就这个典范的重要因素。循着这样的发展思路,将有更多的“昌平草莓”在京郊开花结果。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 北京农业信息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北京长城网
 
 
主办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