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面进入“三农”发展新时代
|
|
时间:2013/12/24 15:54:00
作者:李庆国 孙永健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zhengym
阅读:466次 
语音编码:27614
|
|
近年来,在城乡一体化的伟大进程中,作为首都,北京市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打造“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北京农业要适应发展的需求,建设成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这就要求北京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具有世界城市产业发展的特色,能够满足首都生态宜居的需求,能够保障高端农产品供应和城市应急安全。 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实践,如今北京农业已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面对着新形势,北京农业该如何继续改革创新?如何进一步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近日,记者在京郊大地采访时发现,北京市各级部门和单位积极贯彻全会的精神,适时提出了在北京农业发展基础上,全面实施“新三起来”工作。“新三起来”为新形势下北京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日益凸显。 新时期为北京实现城乡一体化展现美好前景 长期以来,北京市高度重视“三农”体制机制创新,农村改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京郊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0年代初起步的都市农业,新世纪以来的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成绩和经验,都为我国“三农”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继2012年北京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之后,以城带乡的条件更加成熟,城乡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三农”发展进入全面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阶段。面对这一新的战略机遇期,全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并加快融入城市进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三农”工作的战略选择。 为推动城乡进一步融合,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北京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工作,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三农”工作。前不久,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推进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三起来”即:“处理好农民与资源的关系、推动土地流转起来,处理好农民与积累的关系、推动资产经营起来,处理好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农民组织起来。” “新三起来”是新形势下北京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宣言和号角,通过以“新三起来”为抓手,北京将进一步提高农村的土地产出率、资产收益率、劳动生产率,激发“三农”新活力,把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向更深层次的领域。如今,无论是在广袤的大平原,还是在静谧的深山区,“新三起来”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新三起来”的推动下,北京“三农”正迎来一个全新的美好时代。 “新三起来”是北京农业又一次巨大创新 2006年起,北京市推行了农村“暖起来、亮起来、循环起来”的“三起来”工程,从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改变了农村地区的面貌和农民的生活条件,在京郊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美丽乡村”。 随着北京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形势的需要,为推动北京市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给农民带来更多实惠,从农民观念、农村管理、土地制度等更深层次不断完善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2012年北京市继续深化改革,开始了新一轮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新三起来”这一北京“三农”新概念。 这一新概念是北京农业发展的又一次创新,对“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流转起来,提高土地价值。农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固有思维里,始终觉得地在自己手里才踏实,即使不赚钱也要占着,因此给土地流转形成了阻力。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并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土地确权中采取了“确权确地”、“确权确利”和“确权确股”三种方式,让农民自愿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 门头沟区龙泉镇滑石道村很好地解决了农民担心失去土地这个难题。该村的土地确权以后,没有分到农民个人手里,采取了“确权确利”形式。也就是说,村集体土地有你几亩是确定的,但具体是哪块,并未明确。滑石道村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将集体土地集中开发使用,建起了农业生态园。 像滑石道村一样,通过“确权确利”等方式,截至到2012年末,北京市农村确权土地总面积共计462.3万亩,其中:确权确地264.9万亩、确权确利147.4万亩、确权确股49.9万亩,分别占到确权土地面积的57.3%、31.9%、10.8%。全市农地流转总面积为224.4万亩,占全市确权总面积的48.5%。 通过经营起来,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撤村不撤社,资产变股权、社员当股东”,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赋予了农村集体资产新的活力,既可以实现集体资产增值更高效、更快捷,又可以让农民足不出户拿工资、领分红。此外,北京市还通过乡村联动改革、股权激励机制、发育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源+资本”等多种方式,在管理、交易和经营方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在改革之初采取以集体资产入股,并按照自愿的原则,发动全体社员现金投资入股的形式,组建了股份合作制企业,在此基础上,吸收社会资本,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实力。现在已成功打造了“北郎中牌”北京市著名商标,“北郎中”的柴猪肉、糯玉米、黑小麦全粉等已成为百姓家喻户晓的食品。 据了解,截至2013年6月底,北京市累计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单位达到3842个,其中村级3823个,乡级19个,村级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比例达到96.1%,全市已有320万农村居民成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据初步统计,2012年已完成改制村股份分红总金额23.6亿元,111万农民股东获得红利,比上年增加53万人,增长91.4%,人均分红2124元。 通过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竞争力。北京市农业资源相对短缺。近年来,全市一直在依法有序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但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经营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特别是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面对社会化的大市场,只有将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地抵御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而最有效的组织形式之一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门头沟区清水镇有效整合本地区资源,组织北京阿芳嫂黄芩种植专业合作社、北京大山鑫港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北京天河水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三家市级示范社牵头,联合镇域内11家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区第一家农民专业联合社——北京清水腾达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很快便解决了原来资金、力量分散,融资贷款难的问题,获得珠江村镇银行授信贷款3000万元,首批便为4家基层社发放了联保贷款,为基层社发展提供了解燃眉之急的资金支持。 “新三起来”已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日前,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牛有成全程参加了北京市推进“新三起来”现场会。在现场观摩过程中,每到一地他都会详细询问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收入和解决就业的情况,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牛有成强调:“相关政策的制定要把握科学的政策导向,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农民的利益。” 北京市“新三起来”工作正是以农民利益为第一落脚点,在确保农民增收的同时,在保障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如今,“新三起来”在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正在发挥出重要作用。大兴区榆垡镇截至目前共流转土地17957亩,涉及17个行政村。该镇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引导农业企业建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了占地面积达550亩的“梦幻紫海香草庄园”和占地1100亩的“千亩设施蔬菜园区”。流出土地的农民在每年每亩直接获得1200余元租金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到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就业,获得每天50~100元不等的工资性收入;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则转向了二三产业,他们的务工收入远高于承包经营土地的收入水平。 优化人口结构,确保农村稳定是“新三起来”发挥的又一显著作用。在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属城乡结合部地区,村域面积2700亩,常住人口1002人,流动人口约5800人,过去始终被房屋出租无序、低级产业混乱、低端人群聚集、安全隐患突出、农民增收困难等难题困扰。何各庄村以村民自愿和住宅所有权不发生改变为前提,由村集体租赁农民住宅,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和运营,出租给艺术家、企业家、文化机构等高端客户群体,用于高档会所、艺术工作室和特色餐厅等经营,不但有效控制了流动人口,还减轻了资源和环境压力,逐渐把村庄建设成为舒适宜人的高品质绿色生活社区、业态繁荣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同时,“新三起来”也推进了产业升级,加快了农业发展。平谷区马昌营镇西海子村,共有农业人口260余人,土地480亩,其中耕地300亩。该村通过确权确股的土地确权方式,使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权,村民按照所持股份获得股金分红,将农户承包土地200亩依法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流转西海子村的土地,统一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发展设施农业和花卉栽培,使该村农业经营从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主导产业发展。 同样,在有效开发利用集体资产方面,“新三起来”整合了闲置资源,确保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密云县北庄镇干峪沟村户籍人口仅有41户71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常住人口不足20人。随着年龄结构逐渐老化,年轻劳动力纷纷外出谋生,造成土地和山场无人打理,全村43处宅院,大多处于闲置状态,村庄凋敝的程度日益加深。通过与北京北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村内先后完成了电力设施、河道治理、道路拓宽,还增加了路灯、照明设施和停车场等,原本破败不堪的农家小院和杂草丛生的田地,摇身一变成为古朴厚重、野趣天然的高端乡村旅游基地,也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