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焦点需求|网上咨询|品种信息|实用技术|农业专家|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民俗旅游|民生科技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   【栏目导航】 >> 农村生活常识 >>  致富信息
梨花村农民不仅种地赚钱收入渠道多着咧
时间:2014/1/14 16:30:00  作者:祁梦竹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shench  阅读:409次  语音编码:27779
    过了腊八就是年,大兴区庞各庄镇梨花村,年味儿渐浓。张长春正在自家院里忙活,挑起红灯笼、挂起黄葫芦、铺开绿桌布、头上扎条花丝巾。问起一年的收成,她“噗嗤”一乐,“不瞒你说,去年收成好!”伸手一比,仨指头!

  3万?“哪呀,30万!”

  务农能挣这么多?“咱农民如今可不仅种地赚钱,收入渠道多着咧!”

  45岁的张长春,是土生土长的梨花村人。过去,就指望家里7亩地多产点儿,种瓜种粮食,天没亮就下地,天黑才回家,能把腰累折,“一年也挣不了多少。”

  放下手里活儿,她拉着记者参观自家院子。三张大餐桌,占据了院子的大部分;正房和西厢房里也摆着大小餐桌;东侧厨房里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这两年,咱家搞起农家乐,闯出了点小名气。”她指着门口招牌,“勾家大院,城里有不少回头客,甭看冬天冷,周末照样有人来。”

  这两年,梨花村靠着村里3700亩古梨树,搞起了规模化民俗游。勾家大院成了样板户,“春天梨花开,秋天梨结果,人最多。咱家最忙时,早晨9点开席一直忙到夜里,接待四五百号人还不止。”张长春兴奋地说,“那时忙不过来,得雇十七八个街坊帮忙。”

  去年一年算下来,张长春家民俗游净收入20万元。

  “家里还有7亩地呢。”她接着给记者算账,“3亩自己种,4亩流转出去了。”

  前年,张长春把4亩地流转给村里统一经营。村集体利用各户流转出来的200亩地,统一试种红香酥梨,新品种不仅外观好看,而且更耐储存,一下成了梨花村的新招牌,引来四方游客。

  “每亩流转金1500元,4亩地不用操心一年就有6000元。”张长春账算得清,“咱家本来就种不过来,给村里统一种新品种,还能为农家乐吸引来不少客源,一举多得。”

  自家种的3亩地,现今也建起了设施农业。“盖了大棚,春天种茬瓜,秋天种茬白萝卜,错季上市,一年挣4万元,比过去7亩地的大田收入还高。”

  正说得欢,院门开了,“下班啦。”张长春迎了过去,进门的是丈夫勾洪普。

  种了20多年地的勾洪普,除了经营农家乐和自家大棚,现在还有个新工作——绿化管护员。

  本市开展平原造林工程后,庞各庄镇5000多亩地成了树林,镇里成立绿化公司,为村民提供“绿色就业岗位”。

  “冬天活儿不忙,巡查一下,杜绝火灾隐患。”勾洪普说,“每月1460元工资,还给上五险一金。”一年算下来,又是1万多元的收入。

  村里还给村民发补贴,老年人还有养老金,还能享受新农合。“这还不算完,”张长春接过话茬,种梨出名的梨花村,今年将和企业合作搞农产品深加工,“梨花酒、老北京梨汤、梨花精油,市场前景好,村民可以入股,到年底就能拿到股金分红!”

  张长春家的丰收,仅是京郊大地农民、农村、农业变化的缩影。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 北京农业信息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北京长城网
 
 
主办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