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I型疱疹病毒感染防治
|
|
时间:2014/3/4 10:08:00
作者:
编辑:guoq
阅读:688次 
语音编码:28138
|
|
猫I型疱疹病毒是一种引起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原体。临床表现出角膜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和流产的特征,但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故又称猫鼻肺炎病毒。本病主要侵害仔猫,死亡率达50%,成年猫不发生死亡。 1)病原 猫I型疱疹病毒为双股DNA病毒,该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很弱,离开宿生后只能存活数天,对酸和脂溶剂敏感,在-60℃下,只能存活3个月;在56℃下,经4-5 min灭活。不同毒株病毒特性相同,都属于一个血清型。本病毒对猫红细胞有凝集和吸附特性。 2)流行病学特征 猫鼻肺炎病毒以猫科动物易感。主要以口、鼻直接接触传播,怀孕猫感染可将猫鼻肺炎病毒传染给胎儿。仔猫通常在4-6周龄,因其母源抗体水平下降易感。发情期可因交配感染,急性感染仔猫亦可水平传播,分泌物或排泄物为重要传染源。 3)症状 断乳仔猫或易感成年猫感染猫鼻肺炎病毒后出现打喷嚏、眼鼻分泌物增多、鼻炎、结膜炎、发热和厌食等出典型症状。分泌物通常由桨液性变为动液性。由于分泌物刺激,眼、鼻周围被毛脱落。舌及硬腭出现溃疡的猫,因口腔剧痛,可致过度流涎。疱疹性角膜炎为猫鼻肺炎病毒感染的示病性症状。典型损害是出现普遍严重的树枝状溃疡。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致溃疡加深,甚至角膜穿孔。溃疡修复过程中,结缔组织形成,甚至可导致角膜和结膜粘连。 急性感染猫鼻肺炎病毒临床治愈的猫大部分转为慢性带毒者,再次感染猫鼻肺炎病毒时,表现为间歇性角膜结膜炎或轻微鼻炎。慢性带毒者一般不表现症状,难干鉴别,在应激或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时发生间歇排毒。 幼猫感染时鼻甲损害表现为鼻甲及粘膜充血、溃疡甚至扭曲变形。 4)诊断 本病以上呼吸道症状很难对猫鼻肺炎病毒感染确诊。但角膜炎和角膜溃疡具有一定的示症特征。必须通过病毒分离进行诊断,也可以应用PCR检测急性和慢性猫鼻肺炎病毒感染,也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5)防治 猫鼻肺炎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对感染猫应及时严格隔离。一般采用广谱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对患猫眼、鼻周围应经常摔拭,避免分泌物刺激。局部喷雾可软化分泌物,避免结痴,便于清除。鼻粘膜严重充血时,可短期使用收敛药物,以改善分泌物较多的猫,可使用氯霉素、氧四环素或氯四环素眼膏,但应避免使用皮质类固醇。当出现疱疹性角膜炎时,需使用抗疱疹的药物如疱疹净等,4-6次/d,但应注意其刺激性,再次使用猫可能不配台。口服重组人r-干扰素或猫干扰素可作为辅助的抗病毒治疗措施。有人推荐使用口服溶解素治疗疱疹性角膜溃疡。 本病可猫鼻肺炎病毒疫苗免疫注射,不能完全阻止病毒感染,但可以减轻临床症状。疫苗主要有修饰的活疫苗(MLV)和灭活疫苗两类。灭活疫苗需同时使用佐剂。仔猫一般在断乳期接种,免疫2次,间隔3-4周。免疫效果一般可维持4-5年。MLV活疫苗经鼻免疫可迅速产生有效的粘膜免疫,适合于猫场、慈善机构收容的背景复杂的猫群。初兔后 48_96 h即可产生粘膜免疫,但粘膜免疫维持时间较短。全身免疫要在接种后7-10 d产生;如在3-4周后加强免疫,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MLV虽然不需佐剂,效果较好,但有时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井引起短期爆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