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焦点需求|网上咨询|品种信息|实用技术|农业专家|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民俗旅游|民生科技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   【栏目导航】 >> 畜禽水产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其它 >>  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生物学特性
时间:2014/10/28 9:48:00  作者:    编辑:guoq  阅读:325次  语音编码:30410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Rafinesque)亦称沟鲶(Channel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鱼类。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现在基本上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产地是水质无污染、沙质或石砾底质、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斑点叉尾鮰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与云斑鮰同时引进的一种鮰科鱼类,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我国大部份地区养殖。  

  生物学特征:  

  ㈠形态特征  

  斑点叉尾鮰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头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以颌须为最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鼻须最短。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峡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重大于0.5公斤的个体斑点消失。具有脂鳍一个,尾鳍分叉较深,各鳍均为深灰色。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失。  

  ㈡、食性  

  根据对2.3-28.1厘米327尾斑点叉尾鮰的观察和食性分析,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投喂的配合饲料都能摄食,尤其喜食由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商品饲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还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常见的有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及大型藻类等。  

  斑点叉尾鮰从鱼苗至成鱼在以人工饲养为主的池塘中,鱼苗、鱼种及成鱼主要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但摄食商品饲料的强度鱼苗期要低于鱼种及成鱼,这可能与幼鱼阶段摄食器官发育程度,池塘中对幼鱼适合的天然饵料数量有关。如2.3-4.5厘米的幼鱼在投喂商品饲料饲养为主的情况下,其食物组成为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部份商品饲料为主,10厘米至成鱼阶段则以投喂人工饲料及部分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和陆生昆虫、枝角类、无节幼体、轮虫等为主;在以培育天然饵料为主的池塘中、鱼苗、鱼种及成鱼对天然饵料的摄食种类要求也有差异,前者主要摄食较小的生物个体,随着摄食器官的日趋完善,鱼体的增大,摄食量的增加,逐渐以个体较大的生物为主。在2.3-4.5cm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等为主。在10cm以后对天然饵料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摄食个体较大的生物,如底栖生物、水生昆虫、陆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甲壳动物、有机碎屑等为主。  

  在冬季低温期天然饵料不充足条件下能摄食个体较小的虾。胆囊管道上有较多的胰岛细胞,能分泌消化液促进消化功能。肠长与体长之比随着鱼体增长而增长,肠弯曲也随之增加。鳃耙数目的变幅,外侧平均值17-20,内侧平均值为18-21。鳃耙数目变化不大,鳃耙间距变化较大,随着鱼体的增大鳃耙间距愈来愈大。斑点叉尾鮰属底栖鱼类,较贪食,具有较大的胃,胃壁较厚,饱食后胃体膨胀较大。有集群摄食习性,并喜弱光和昼伏夜出摄食。摄食方式在10cm以前吞食、滤食方式并用,10cm以上开始以吞食为主,兼滤食。  

  ㈢温度适应范围  

  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试验结果表明,适温范围为0-38℃,生长摄食温度为5-36.5℃,最适生长温度为18-34℃。在溶氧2.5mg/l以上即能正常生活,溶氧低于0.8mg/l时开始浮头,正常生长的PH值范围为6.5-8.9,适应盐度为0.2-8.5‰。  

  ㈣年龄和生长  

  性成熟年龄为4龄以上,人工饲养条件好的少数3龄鱼可达性成熟,性成熟鱼体重为1000克以上。在美国有报道最大成熟个体鱼体全长为1270mm。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第一年体长可达18-19.5cm,第二年可达26-32cm,第三年可达35-45cm,第四年可达45-57cm,第五年可达57-63cm。斑点叉尾鮰第一次性成熟后其生长速度没有明显的下降迹象。在池塘养殖中常见体长超过53cm,体重超过1.5千克的个体。  

  ㈤生殖习性  

  斑点叉尾鮰在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均能产卵于岩石突出物之下,或者淹没的树木、树桩、树根之下或河道的洞穴里。斑点叉尾鮰的雄鱼是典型的筑巢鱼类,在与雌鱼交尾后赶走雌鱼,并守护受精卵发育直至孵出鱼苗。通常斑点叉尾鮰产卵温度范围为21-29℃,最适温度为26℃,水温超过30℃不利于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鱼苗成活。在长江流域斑点叉尾鮰的繁殖季节为6-7月。体重(或年龄)较大的比体重(或年龄)较小的其产卵季节要早些。产卵时,每尾鱼通常以尾鳍包裹对方头部,雄鱼剧烈颤动鱼体并排出精液,与此同时,雌鱼开始产卵。卵受精后发粘,相互粘结而附于水池底部。据Clemens和Sneed(1957)报道,雄鱼护卵时位于卵块上方,不断摆动腹鳍,以达到对受精卵增氧的作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 北京农业信息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北京长城网
 
 
主办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