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簇管虫病的防治技术
|
|
时间:2015/3/13 10:06:00
作者:
编辑:guoq
阅读:292次 
语音编码:31589
|
|
1.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 2.症状 疾病早期,体表病灶部位充血,周围鳞片松动竖起并逐渐脱落,病灶烂成血红色斑状凹陷,严重时可烂及骨骼。 3.流行情况 该病发生在养殖密度高、饲养管理不善、水质差、水温变化大、鱼体受伤、鱼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从鱼种至成鱼均受害;主要危害罗非鱼、加州鲈、大口鲶、斑鳢、月鳢、鲤等淡水鱼。在疾病早期,将病鱼移入水质优良、水温稳定的水体中,并投喂优质饲料,病鱼会逐渐自愈;否则疾病会日益严重,引起病鱼大批死亡。 4.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免疫学诊断。 5.防治方法 疾病早期全池外泼消毒液1~3次,即可治愈。但疾病严重时,则需在外泼消毒药的同时内服药饲: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泰8号药15克拌饲,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5~7天。但繁殖用亲鱼严重患病时已失去食欲,在外泼消毒药的同时,必须同时进行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鱼注射20毫升。有必要时可再注射1次。 当前位置:水产资料 → 淡水鱼簇管虫病的防治技 淡水鱼簇管虫病的防治技术 出处:淡水鱼病防治实用技术大全 作者: 中国水产养殖网 2008年08月13日 簇管虫病是由簇管虫寄生在多种淡水鱼的鳃上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 武昌簇管虫属纤毛虫类。虫体扁平,长纺锤形或不规则形,后端延长成弯钩状,称小臂。簇管虫常与东方杯体虫在一起,并以小臂握住东方杯体虫的柄状延长部分。虫体有1-6束吸管,分布在体前和两侧;每束吸管多的可达40条,管的末端稍膨大;大核长棒形,小核球形,一般在大核中部侧面;伸缩泡2个;胞质里有许多大小、形状不一的粒体,可能是食物粒;虫体大小为78-129微米×31-48微米。 (二)流行情况 该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危害多种淡水鱼的鱼苗、鱼种,一般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不高,只有当大量虫体寄生在鱼苗、鱼种的鳃上时,才会引起病鱼死亡。 (三)症状 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当疾病严重时,才会引起病鱼的鳃上黏液增多,呼吸困难,病鱼游动缓慢,不摄食而死。 (四)诊断 因该病没有特殊症状,虫体又较小,用肉眼看不见,因此必须用显微镜检查,进行诊断。注意,当只有少量簇管虫寄生时,不会引起鱼死亡,应进一步检查鱼死亡的真正原因。 (五)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提高鱼体抵抗力。 3.鱼种放养前,采取下列任一种药液进行药浴: (1)每立方米水体放硫酸铜8-10克,药浴10-30分钟。 (2)每立方米水体放硫酸铜5.7-7.15克和硫酸亚铁2.3-2.85克,药浴10-30分钟。 (3)每立方米水体放高锰酸钾10-20克,药浴10-30分钟。 (六)治疗方法 1.全池遍洒硫酸铜或螯合铜,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7克左右。 2.全池遍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每立方米水体放硫酸铜0.36-0.5克和硫酸亚铁0.14-0.2克。 用药物预防和治疗时的注意事项同隐鞭虫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