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鹅的人工授精技术
|
|
时间:2016/4/27 9:31:00
作者:
编辑:guoq
阅读:407次 
语音编码:35118
|
|
我国鹅的人工授精技术起步较晚,但这项技术随着水禽业的集约化生产而逐渐受到重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鹅业生产中,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种鹅的饲养成本,对增加经济效益尤为重要。采取人工授精可使鹅的配种比例提高3倍左右,也就是说可以减少3/4的种公鹅,大大提高优秀种公鹅的利用率,并可减少因自然交配时生殖器官疾病的传染和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增加养鹅厂生产的经济效益。 一、种公鹅的选择与训练
采精训练前15~30天,将体格健壮、性欲旺盛的备用种公鹅和母鹅分开饲养。训练时剪去公鹅泄殖腔周围?直径5~7厘米?的羽毛,按照按摩采精法的操作方法,每天定时逐只对成熟健康的公鹅训练1~2次,连续5~7天。在训练过程中应将性反射弱、阴茎发育不良、采不到精或排精量少而品质又差的公鹅及时淘汰。
二、采精技术
公鹅采精方法以背腹式按摩采精法效果最好。操作方法是:采精人员左手掌面紧贴公鹅背部,从翅膀基部向尾部方向抚摸4~5次,接着左手稍用力挤压公鹅尾根部的同时,右手拇指和食指有节奏地按摩腹部后面的柔软部,并逐渐按摩和挤压公鹅泄殖腔环两侧。当公鹅阴茎充分勃起并外翻伸出时,需微微挤压泄殖腔背侧,使精液顺利排出,同时将集精杯口朝上承接精液。
三、精液的性状
正常无污染的精液为乳白色、不透明的液体,如混入血液则呈粉红色,被粪便污染为黄褐色,均不能用于人工授精。种公鹅一般一次平均射精量为0.1~1.38毫升,射精量随鹅龄、季节、个体差异和采精者的熟练程度等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一般选择射精量多且稳定的公鹅供种用。将采得的原精液置于37℃左右的恒温箱内?或恒温板上?,在200~400倍显微镜下可见优良公鹅的精液呈旋涡翻滚状态;精子活力可达0.8级?0.7~0.9级?,精子活力的测定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数情况;精子的密度可达10亿/毫升左右,测量时可将原精液用3%氯化钠溶液作200倍稀释后,用血细胞计数板算出精子的密度。对精液进行品质检查,有助于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和掌握每只种公鹅精液质量的好坏,从而作出适当的调整,也为种公鹅正确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精液的稀释与保存
精液稀释的作用主要是扩充精液,增加输精量,补充营养和保护物质,减轻乳酸对精子的危害,从而延长精子在体外的存活时间。目前生产中多采用0.9%的生理盐水?或用时再加青霉素或链霉素300~500单位/毫升?稀释精液。混合精液和稀释液之间的比例,可按1∶1~3稀释,授精效果良好。一般要求稀释后活精子数为3亿~4亿/毫升。
五、授精技术
1.输精器具:多采用1毫升的结核菌素注射器。
2.输精方法: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固定好准备输精的母鹅。由助手两手抓住母鹅翅膀根部使其蹲卧地上或固定在高约70厘米的平台上。第二步:轻压泄殖腔下缘,促使泄殖腔张开。输精前先剪去肛门周围的羽毛,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洗擦肛门后,输精员左手四指并拢把尾羽拨向一边,大拇指紧靠泄殖腔下缘,轻轻向下压迫,使泄殖腔张开。第三步:插入输精器。此时输精员右手将盛有精液的输精器沿泄殖腔左下方徐徐插入。当感到推进无阻挡时说明输精器已准确进入阴道部,一般以插入5~7厘米深为准。第四步:输入精液。此时输精员稳住输精器,将精液缓慢注入。第五步:拔出输精器。输精完毕,轻轻拔出输精器,同时松手减轻压迫,阴道口即可慢慢缩回泄殖腔,然后将母鹅轻轻放在地上。
3.输精时间:以下午4:00~6:00为佳。因母鹅产蛋时间多在早晨或上午,而下午子宫内多数还没有形成硬壳蛋。这时对母鹅进行人工授精,有利于精子的运行,从而提高种蛋受精率。
4.输精次数和输精量:公鹅精子在母鹅输卵管内存活和保持一定受精能力的时间可达10天左右。实践证明,一般每隔5~6天输精一次为好;每次输精量为0.1毫升,首次输精0.2毫升,可使从第2天起收集5天的种蛋受精率达80%以上。
六、人工授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采精和输精所需器械必须经高温高压灭菌消毒。稀释液需在高压锅经9. 807×10~14.7×10Pb灭菌30分钟,自然冷却后备用。
2.采精前3~5小时要停水停料,以减少粪便对精液的污染。
3.采精人员须固定,因每个人的手势和力度有所不同,更换人员易引起种公鹅应激而影响精液质量;按摩刺激时应适度,过重的刺激易引起排粪尿和产生过多的透明液。
4.在采精、稀释过程中要严禁吸烟,并避免强烈光照和较大的温差。精液从采集到输精结束所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90分钟,以免影响输精效果。
5.输精时要排除输精器内的气泡,否则会使输入精液外溢,影响种蛋受精率。
6.输精部位要适中,以插入泄殖腔5~7厘米为宜,过浅时易外溢,过深则影响种蛋孵化效果,增加死胚。
7.对患有生殖道炎症等疾病的母鹅,不宜输精,应及时隔离治疗。每输完一只母鹅,最好用酒精棉球将输精器擦净,以防交叉感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