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焦点需求|网上咨询|品种信息|实用技术|农业专家|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民俗旅游|民生科技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   【栏目导航】 >> 畜禽水产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养殖技术
肉鸭育雏的饲养管理要点
时间:2016/7/18 9:53:00  作者:    编辑:guoq  阅读:241次  语音编码:35847
 1.饮水和开食:培育雏鸭要掌握“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先饮水后开食,有利于雏鸭的胃肠消毒,减少肠道疾病。 

  方法是在地面上放一块塑料薄膜,洒一些开水或者万分之一的土霉素水溶液,让雏鸭自由饮水。根据需要,可以在清水中间断性地加入高锰酸钾(使饮水呈粉红色)。 

  首次饮水2—3小时后开食。开食时把饲料用水拌湿后撒在塑料薄膜上任其采食,开始少撒,边唤边撒,引导鸭认食找食。对靠边站或没能吃到料的雏鸭要单独补饲。少喂多餐,逐渐过渡到定餐,3日龄之前每隔2小时喂一次,晚上二次,逐渐减少到21日龄每日三次。 

  2.主要掌握好育雏期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饲养密度等。 

  温度 雏鸭刚出壳时,绒毛稀短,不御寒;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调节体温能力较差;胃肠容积小,采食量少,消化力弱,产热少,因此无法适应温差较大的外界环境,必须人为调节,给雏鸭创造一个适宜而稳定的温度环境。即昼夜24小时的温度均匀一致,上下波动不超过2℃,切忌忽高忽低。一般地讲,接雏时鸭舍温度为30℃,以后均匀下降,每2天—3天降1℃,直至20℃,恒温到出栏。 

  湿度 育雏前期室内温度较高,水分蒸发快,此时相对湿度要高些。若湿度过低则脚趾干瘪,精神不振,影响健康和生长。光照 太阳光能提高鸭的体表温度,增强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生长,并能增强食欲,刺激消化系统,有助于新陈代谢;若自然光照不足,可用人工光照弥补。一般是出壳后2天—3天,采用24小时连续光照,使其在明亮的光线下熟悉环境,增加运动,尽早饮水、开食。3天以后,每天光照23小时,黑暗1小时,直到第2周结束。1小时黑暗主要是为了使鸭群习惯黑暗环境,以防一旦停电引起鸭群骚乱造成死亡、伤残。也可采用自然光照的办法,即3日龄后利用白天的自然光照明,早晚适当开灯喂料。1周龄—2周龄时,每20平方米15瓦—30瓦。灯泡分布要均匀,经常擦去灯泡表面的饲料粉尘,保证光照强度。 

  通风换气 目的是排除舍内污浊空气,换进新鲜空气,并以此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雏鸭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饮食量和排泄量较大,在较高的温、湿度环境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若不及时排出,将严重影响雏鸭生长速度,降低饲料报酬。 

  一般情况下,商品肉鸭舍中氨气含量不超过15ppm,硫化氢不超过5ppm。可根据人的感觉来判定,即人进入鸭舍不感到憋气刺鼻眼为宜。解决通风的方法因鸭舍结构不同而异。开放式鸭舍主要依靠开关门窗,利用自然通风换气,但要解决好通风换气和保持室温的问题,还要防止风速过大和形成穿堂风,以免冷空气直接吹袭鸭群而感冒。冬春季节外界气温较低,为保证舍内温度,可安装通风设备进行换气。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所饲养肉鸭的只数。密度越大,垫料越易潮湿,采食饮水不均匀,生长发育迟缓且个体大小不均匀;密度小虽饲养效果好,但设备利用率低,成本高。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 北京农业信息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北京长城网
 
 
主办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