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焦点需求|网上咨询|品种信息|实用技术|农业专家|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民俗旅游|民生科技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   【栏目导航】 >> 政策法规 >>  其它
北京市大力推进物联网建设应用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时间:2017/4/13 13:58:00  作者:  来源:市农委产业发展处  编辑:shench  阅读:11426次  语音编码:38412
    随着四化同步发展和“互联网+”的提出,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按照中央及北京市的要求,近年来,市农委、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北京市农委信息中心)不断探索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以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为抓手,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和转型升级,为北京都市农业的品牌发展构筑创新体系。

  一、做法与经验

  (一)开展试点示范建设,探索农业物联网发展路径

  2011年,市农委、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市农委信息中心)以北京“221信息平台”现有数据和相关功能为依托,开展“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建设,试点建设本着以点带面,重点推进的原则,选取8个区县11个示范基地55栋农产品温室大棚,安装物联网无线传感器设备,并以实时采集大棚内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空气CO2浓度6项环境数据和可视化监控数据为基础,搭建“221物联网监控平台”。以“221物联网监控平台”为代表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促使农业向着科学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管理水平。2013年1月该平台获首届中国移动杯“智慧北京”大赛优秀示范应用奖。

  (二)需求引领,实现农业物联网由监控到应用的提升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北京农业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于农业物联网的需求日益增长,面对新形势、新需求,2014年,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对原有的“北京221物联网监控平台”进行优化完善,引入“智慧农场云”的管理模式,从食品安全和为农服务两个方面将系统重新集成,丰富和扩展了系统平台的使用、展示与服务方式。为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物联网应用支撑,提供了从生产安排、农事管理、智能控制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全产业链服务,促进物联网从单纯的监控向应用服务的延伸。以“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为依托,在政府支持和企业自身需求的驱动下,物联网技术在“菜篮子”工程、大田节水灌溉、水产良种繁育、畜禽养殖环境监控、畜禽身份识别、绿色履历、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应用。

  (三)实施应用推广,探索物联网多元化建设新模式

  随着农业物联网应用与服务不断深化,在总结物联网应用经验,并结合应用需求的基础上,2016年,市农委、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创新农业物联网建设推广应用模式,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以市场为主导,提出“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工程,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信息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采用“多方投入、自愿建设”的模式,通过市、区两级农委、生产基地和农业物联网服务商(即采取2:2:3:3的比例)进行共同投资建设,在生产基地安装物联网设备,并接入“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开展推广应用。目前共完成7个郊区18家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951个大棚的设备安装,其中三合一数据采集器120个,四合一数据采集器831个,视频监控摄像头148个。项目建设引起了多方关注,为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多元共建”的道路,为都市型现代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延伸服务,推动与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以“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为依托,探索农业物联网的应用价值,选择15家具备一定技术基础和应用需求的典型示范基地,将物联网技术与生产经营服务相结合,进行了“农业物联网+农场服务+渠道对接”新尝试,探索物联网与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的新型全产业链信息服务模式。通过推介群、品鉴会、市集活动、采摘一卡通、买手网等形式展开更为丰富多元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销对接,提升农产品品牌与农场营销能力。在每月开展一次的品鉴会上,参会农企以北京为重点,面向全国,与各生鲜电商面对面,进行农产品的交流与推荐,通过渠道对接为农企提供了一个更为直观的沟通渠道,为生鲜电商、买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货源,也为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树立产品品牌形象打造了展示平台,促进了优质优价。

  二、应用成效

  (一)促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

  通过实时传感器的采集和历史数据的存储,摸索出植物生长对温、湿、光照、土壤的需求规律,提供精准的生产数据,果形、糖度、成熟期等指标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智能分析与联动控制,及时精确地满足植物生长对环境各项指标的要求,达到大幅度增产的目的,减少了人工劳动力,不仅增产而且提高了劳动效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经营与管理方式。提高了现代农业园区管理精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转变思维方式,提升农业园区发展理念,提高土地利用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截至2016年底,平台已有用户545家,覆盖面积41.3万亩,设施总数17085个,安装传感器1189个,摄像头507个,活跃用户占比增长15个百分点。据园区应用效果追踪,产量增加15%-30%、病虫害降低50%-70%、化肥等投入品使用减少30%,人员投入减少70%,管理费用降低30%。

  (二)实现融合发展,带动产业提质增效

  通过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激发了新型经营主体对信息化建设的内生需求,从最初的“物联网+生产”延伸到了物联网与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的全产业链信息服务,引导农场从“以产定销”转为“以销定产”,通过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扩展销售渠道,塑造品牌效应,带动区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2016年平台模型库收录234个品种作物类型,包括病害模型、成熟度模型和生长环境模型等;通过手机APP解答种植生产、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问题335条,涉及莴笋、油菜等73个品种;为各生产基地提供了94栋(次)棚室的物联网数据解读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草莓生产、西甜瓜种植、食用菌高效栽培、药用植物景观,以及农产品营销宣传等实地观摩和培训活动。举办6次品鉴会,参加的市场渠道商81家、本市生产基地73家,其中20家基地和40个渠道商达成合作意向。如顺义区北郎中花木中心蝴蝶兰反季节培育成功率提高到95%,每季度都有鲜花上市。北郎中村的“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通过对接销售了一万多根,怀柔区的板栗、红肖梨、酥梨,延庆区有机蔬果,昌平区草莓,房山区、平谷区的食用菊花也取得显著成效。

  (三)良好的宣传展示作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园区重点区域网上实时视频,增强了与消费者的互动体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如密云金泽方舟、房山区慧田农场从手机直接调用物联网“农场云”上草莓、特菜、食用花卉生产的即时数据图像,方便了生产管控、宣传与营销洽谈。怀柔区杏福生态园接入物联网视频直播系统后,品牌知名度大大提升,业务覆盖到湖南、四川、湖北蕲春等地,一些养殖的农庄主纷纷来寻求合作。消费者随时观看园区油鸡饲养过程,过去一直愁卖的油鸡和鸡蛋,如今身价大增。鸡蛋最高每个卖到6元,饲养的油鸡每公斤卖到100元。园区的栗树蘑、杏等产品销售量也随之增加。过去园区常常亏损或略微盈利,现在每年销售额达500多万元,可实现利润200万元,解决就业30余人。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 北京农业信息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北京长城网
 
 
主办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