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技术
|
|
时间:2017/5/27 8:14:00
作者:
编辑:guoq
阅读:838次 
语音编码:38844
|
|
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检疫奶牛结核病时,结核菌素能否准确注进皮内是检疫成败的关键。虽然一次注射失败可以补注,但畜主怕奶牛反复受刺激产奶量下降,多不同意重复注射。对大型奶牛场的奶牛实施检疫时,多集中在饲喂时,因养殖量大,为减少对牛群的刺激,更要赶时间,要求注射必须快速、准确。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结核菌素皮内注射的技巧。 1.注射一般用皮内注射专用针头,以与皮肤成45°左右的角度进针。这种针头长约6.5毫米,针尖开口长约2毫米。根据几何学关系,针头全部进入皮肤时,针尖约在皮内4.6毫米处,针尖开口的上端约在皮内3.2毫米处。笔者以此值为依据,对所检奶牛的皮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小犊牛和青老年牛中皮肤薄于3.2毫米的分别为100%(49/49)和40.8%(463/1136),这两部分牛将全部注射于皮下。青老年牛中皮肤厚于3.2毫米而薄于4.6毫米的为56.6%(642/1135),这部分牛则注射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界面上。只有2.6%(30/1136)的牛可准确注射于皮内。但由于牛只不易保定,注射多在瞬间完成,用力较猛,实际进针可能更深些,因此注射的准确性很低。根据笔者的注射实践,对于犊牛,以注射时拿注射器手的手背或小指轻贴于牛颈上进针为宜。对青老年牛,可依次将手抬离皮肤5毫米左右(据投影模拟注射计算,这三种情况的进针角度依次约为25°、30°和41°),但最好是根据注射前测得的皮厚毫米数灵活掌握。 2.注射时牛多惊恐不安,常把颈弯向一侧。当弯向注射部位一侧时,注射部位形成许多松弛的皮皱,活动性大,不易进针而造成空注,此时可用另一手稍稍拉起注射部位附近的皮肤,使其产生一定的紧张度再行注射。如颈弯向注射侧的对侧,虽然注射很顺手,但注射部位的皮肤往往高度紧张,注进的结核菌素易被挤压出来,此时可适当放松保定,使其稍稍松弛后再行注射。 3.进针时避免针角度过小或针尖变钝而使针尖从皮肤上划过造成空注。 4.如果注射正确,推动活塞时手感阻力大,且注射部位多出现小泡。反之手感阻力小,注射部位无小泡出现。但个别牛皮肤偏厚,即使注射正确也无小泡出现或小泡不明显,而是呈略微凸起的小丘状,要注意区别,以防重注。有时连续注射数头牛后,注射器的活塞可自动旋松,造成注射器下端漏液,此时手感阻力甚小或无阻力,要及时调紧。另外,在注射瞬间将针尖向上轻挑一下,可使针尖处产生小空隙而防止药液外溢。 5.对过于紧张、挣扎激烈的牛,可让保定人员把手挡在注射侧眼睛的后边,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