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焦点需求|网上咨询|品种信息|实用技术|农业专家|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民俗旅游|民生科技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   【栏目导航】 >> 农村生活常识 >>  法律常识
减少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是关键
时间:2017/9/8 16:12:00  作者:石亚楠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wangjj  阅读:4255次  语音编码:39768
    又是一年开学季。山东女孩徐玉玉的悲惨遭遇还未从人们的视线中走远,近日,又有一名准大学生因遭遇电信诈骗被骗走几近家中全部积蓄。这个安徽凤阳的贫困家庭刚刚在危房改造的政府利好中迎来崭新的生活,又因为电信诈骗再次陷入贫困的沼泽。

    在国家举全局之力“精准”扶贫的当下,犯罪分子却利用“精准”扶贫的信息实施“精准”诈骗,着实让人愤懑。与徐玉玉案件类似,犯罪分子掌握了被骗贫困家庭精确的家庭信息,从女孩爷爷的姓名到家中危房改造即将领取补助金的事实,契合度之高,让涉世未深的小姑娘防不胜防。

    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新型违法犯罪活动,其产生于互联网时代,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升级蔓延,类型更加多样,手段更加高明,近年来成为危害公民财产安全的一大毒瘤。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2016》显示,近一年的时间里,国内6.88亿网民因为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915亿元。

    从最初“漫天撒网”的惊喜中奖陷阱、租房汇款短信等“钓鱼”式诈骗,到如今“因人施策”地冒充公检法等公职人员、领取助学贷补助金等“精准”式诈骗,从最初上当受骗的群体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以及偏远地区的群众,到现在甚至连一些教授、大学生们等知识分子也无法识别骗术。精准式策划、剧本式预谋、团伙化作案、产业化运作,正在催化电信网络诈骗结出更多的恶果。

    可喜的是,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力度。国务院成立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手段,形成合力共同严打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制定颁布了《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公安部侦破了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电信网络诈骗大案要案;中国人民银行建成了“电信诈骗交易风险事件管理平台”;工信部出台30项硬措施,严格实行实名制。多头协力,源头治理,严打严惩,制度护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7年1月到6月,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12.3%和30.8%。

    需要提及的是,为避免人民群众因为电信网络诈骗而遭受更多的财产损失,事前预防是关键,也是减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最有效的方式。调查统计显示,在易上当受骗的人群中,老年人和学生占了较大比例。究其原因,老年人接触网络少,知识更新不足,对媒介的认同度高,防范意识不足;学生长期在校学习,思想较为单纯,再者加上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祟,容易落入诈骗分子陷阱。由此,对这些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提示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8月12日,公安部启动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发布了最新的诈骗方式以及防骗提醒,给百姓注入了一剂及时有效的防骗“良药”。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依然猖獗,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一刻也不能停歇。在不断完善构建多部门联动大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快速识别、紧急冻结、及时止损时,“个人信息泄露”依然是造成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割断个人信息搜集、交易的链条,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应是目前当务之急。首先,个人要提高信息保护意识,不要轻易向他人提供自己相关的身份、财产等信息;其次,应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机制,早日出台专门立法并加以细化,加大对侵犯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的惩处力度。

    从因电信诈骗“返贫”、失掉全家积蓄,到因电信诈骗猝死、自杀,造

    成家破人亡,电信网络诈骗已经给社会带来了太多的痛。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群行骗者失去了道德的底线,无辜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受损,影响着社会的安宁稳定,也倒逼着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全社会应该携起手来,共建“电信网络诈骗零容忍”的防范机制,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互助友爱的文明家园。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 北京农业信息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北京长城网
 
 
主办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