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焦点需求|网上咨询|品种信息|实用技术|农业专家|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民俗旅游|民生科技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   【栏目导航】 >> 畜禽水产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疫病防治
仔猪“青线”问题
时间:2021/4/25 9:19:00  作者:    编辑:guoq  阅读:81次  语音编码:49457
1、临床表现

我在进入整个猪舍观察后,发现有部分母猪表现较为严重的结膜炎、泪痕斑,背部也有一定比例出血点猪,保育猪有一定比例表现皮肤苍白、消瘦、咳嗽和关节肿大,育肥猪也有一定比例表现背部发青,表现较高比例咳嗽和育肥过程也有百分之十左右死淘率。

2、病理变化

各选取产房和保育背部发青的两头仔猪,观察体表:除背部沿着脊柱背的”青线”外,其它耳部、腹部及臀部等皮肤正常。保育舍猪剖检后,肝大小正常,肺呈现粉红色表现有弹性、腹股沟淋巴结水肿、脾脏边缘有锯齿状梗死、肾上有针尖到针头大的出血点,其它器官无明显病变。

3、实验室诊断

分别采取背部发青产房仔猪、保育猪的肺、腹股沟淋巴结和脾脏等混合样,送往江苏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做猪瘟、猪蓝耳、猪伪狂犬和圆环病原PCR检测,电泳结果显示:在两份样品中,圆环阳性;其余都为阴性。

4、治疗及结果

4.1 根据猪场采集病料检测结果、进场看到情况和以前的检测情况,认为猪场发病的病原有蓝耳、猪圆环和支原体病原感染,发青线出现或许跟这几种病原有关,于是针对这几种病原对猪场免疫程序和保健做了具体调整,大致措施为:猪场核心猪群改变一年普免四次高致病性蓝耳疫苗,改为母猪产后14天跟胎接种,母猪1头份,同时14日龄仔猪每头接种0.5头份;核心猪群普免圆环疫苗两次,两次间隔时间21天,接下来公猪一年三次普免,母猪产前一个月跟胎免疫,仔猪在30天左右免疫;公猪和母猪保健防控方面,泰万菌素配合磺胺药(或氟苯尼考或阿莫西林)连用三个月,第一个月15天,停药后,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再各用10天。结果:三个月后回访,母猪群结膜炎、泪痕斑、背部出血点等大部分现象消失、各个阶段死淘率有所降低、呼吸道症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背部发青线猪依然存在。

4.2 根据检测都猪附红细胞感染情况,猪场采用了土霉素和复方磺胺嘧啶预混剂拌料按厂家说明拌料一周,猪场场长反映背部发青的现象仍然不见好转。

4.3 猪场全群猪用主成分为青蒿末的药物1000g加阿莫西林粉300克连用10天,间隔20天,对于全群母猪和公猪再重复一次,以后所产的仔猪、保育舍及育肥猪至今再没有发现有背部发青线的猪存在,整个阶段存活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5、“青线”实乃微静脉郁血

5.1 出现明显背部发青线,与猪脊柱平行或重合的现象确实少见,笔者查阅了猪病学及万方数据库一些文章,都没人提提到背部的“青线”,包括我们怀疑最大的附红细胞体病论述。

5.2 本案例背部青线如何形成呢?是猪生病后,沿猪脊柱背一条静脉充血怒张显露吗?笔者查阅了猪的解剖线,也没有论述提涉到此静脉存在。

5.3 笔者请教了我国著名猪病专家姚龙涛教授形成“青线”的原因:老先生认为所谓青线乃为微静脉郁血,与心、肺疾病有关,具体地说由于右心房舒张乏力或不全,至使前腔和后腔静脉血回流减缓,从而导至腔静脉附近表皮微静脉郁血,即可出现“青线”。好多亚急性或慢性经过的诸多传染病,甚至各类毒都可引起心肺功能失调而引起表皮毛细血管郁血所致。笔者回忆跟踪整个猪场处理情况,非常赞成姚老师对“青线” 形成原因的解释。

5.4 本案例中 “青线”消失,确实与青蒿末的使用有很大关系,笔者查阅了青蒿末的功效,认为主要跟抗寄生虫有关,尤其是对原虫、血吸虫、钩端螺旋体作用有关系。笔者查阅了猪病学第十版引起猪发病的常见原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现归纳为支原体属)、猪球虫、猪弓形虫病、贾第虫、微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猪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和实验室诊断,跟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情况最为类似。但为啥会感染这么长时间?猪群无季节性“发青”形象持续了两年,场长表述猪场很少见流产,用土霉素和复方磺胺嘧啶见效不好,是虫体产生了耐药性还是用药剂量和疗程时间偏短影响了临床的治疗性诊断?这值得我们一线做兽医临床工作的思考。小编在这广泛征集下大家的意见,为啥“青线”持续2年,药物对症治疗无效呢?

5.5 笔者回顾案例中 “青线”行程, 觉得临床疾病处理确实复杂和很有意思:实验室检测到了发病猪中的蓝耳、圆环、支原和猪附红细胞体,按照上述病原在免疫程序和保健上采取了对应的方案,猪场生产成绩虽然得到了改善,但猪背部“青线”仍然没解决,用青蒿末解决了猪群背部发青的现象。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 北京农业信息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北京长城网
 
 
主办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