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一周频繁降雨,再加上这两天的大太阳一蒸,更显得湿热难耐。闰中伏带来的“加长版伏天”,桑拿天也容易导致身体内酝生湿气,中医早有“不久处湿地”的说法。
今天,中医医生就带大家认识什么是湿气、湿气有何表现、湿气容易导致什么疾病以及湿气重的人如何养生。
你真的了解什么是湿气吗?
人们经常念叨“我湿气重”,甚至成了口头禅,可是你真的了解什么是湿气吗?
在中医理论里,湿气指外来的湿邪侵袭人体,比如淋了雨、下了水,导致水湿潴留体内;或者脏腑功能失调了,不能形成正常代谢水液而水湿泛滥。外在环境所导致的湿气被称为外湿,人体自己发展来的湿气被称为内湿。
湿气就像一个不期而遇的恶客,没打招呼就闯进你的身体,等到你发现它的时候,往往病时已久,病变较深,病位较广,而且它还呼朋唤友,兼夹寒、热、风、气郁、食积等病邪一起搞破坏,怎么撵也撵不走,想要将它清除着实需要费一番功夫。
如何判断自己湿气重?
湿气不光搞乱你的厨房,弄脏你的客厅,甚至还在你卧室乱窜,人体表里、上下以及各个脏腑全都被他“光顾”过,所以湿病的临床表现非常之多。湿气主要分为痰湿和湿热,它们都有哪些表现呢?
痰湿体质的人,常表现为大腹便便、容易犯困、身体沉重、额部油脂多、眼睑浮肿、口黏痰多,其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湿热体质的人,常表现为心情烦躁、身体沉重、食欲差、口中苦涩、容易发热,即便出汗也难以缓解,其身体皮肤泛黄、眼睛红炽,皮肤容易出现湿疹、疔疱,如膀胱湿热的话,还会伴有尿频、尿急、尿少等症状。以上症状不需全部具备,出现二到三种就该引起注意了。
湿气就爱盯着胖人吗?
知道了什么是湿气,自己有没有湿气,我们还应该了解湿气怎么来的,凭什么湿气偏偏找上了自己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湿气重和地域有关。这就要讲到南北差异了。南方水道纵横,雨水充沛,所以南方人更容易感受外湿;而北方干燥,刚劲多风,湿邪不甚。虽然如此,北方的朋友不要因此忽视了湿气,因为湿气很可能换个方式悄悄侵袭人体。此外,夏季天气炎热,而且经常暴雨,湿热地气上蒸,仿佛蒸桑拿一般,湿气就喜欢这样的环境。
同时,湿气重和饮食有关。如果长期暴饮暴食,或者减肥不吃饭,都会导致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水液不能正常排出体外,可不就变成废水,成为湿气了嘛。如果是爱吃辛辣油腻的,爱喝酒的,那湿气可真是太爱你了,赖着你不走,而且往往演变成湿热;如果是偏好冷饮,爱吃冰激凌,损害到了脾阳,那就是寒湿找上门了。
湿气重和过度安逸、胡思乱想有关。长期不运动,一回家就葛优瘫的人,气血运行不通畅,脾失了健运;心里爱藏着事儿,老爱东想西想,也会消耗脾阳,长此以往,湿气就在体内越积越多。此外,木(肝)克土(脾),情绪问题也会耗伤脾胃,导致湿气内生,因此,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及时疏解,也是祛湿的一副良药。
有人说胖人才有湿气,但是临床观察我们发现,一些体型比较瘦的人也同样存在湿气,湿气并不是胖人的“专利”。
如何才能赶走体内的湿气?
内外邪气容易导致湿气,湿气容易侵袭各个脏器、皮肤等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那么湿气该如何养生保健呢?
所谓病要防,防要养。做好日常的养生保健,就能很好地预防湿气,减轻湿病的症状。
痰湿体质的人,夏季应当少吃冷饮,少吹空调,以免进一步损伤阳气;冬日可多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阴雨天气尽量避免外出。
湿热体质的人,夏季要避暑热,多吃薏苡仁、丝瓜、赤小豆等清热利湿的食物,少吃油腻厚味;尽量避免长期居住在炎热潮湿的地方。
尽量避免熬夜,以防加重痰湿;多进行户外锻炼,比如长跑、登山、球类等运动量大的活动,多出汗可以发散湿邪。
另外,再给大家推荐两个祛湿的药膳。
木棉花陈皮粥 木棉花30克,陈皮10克,粳米100克,蜂蜜适量。木棉花、陈皮煎煮去渣取汁,和粳米共煮成粥,最后加入蜂蜜即可。
鸡肉冬瓜薏仁汤 党参10克,研末;薏仁20克,提前浸泡4小时;鸡肉300克,切块,焯水;冬瓜500克,去皮切块;葱姜适量。先炖鸡肉、薏仁、葱姜,再加党参、冬瓜,小火慢煮。
湿气缠身看哪个科室?
如果湿气症状严重,建议来医院就诊,用中药调理身体,祛除湿气:
如胃脘胀闷,恶心呕吐,纳呆神疲,头困身重,肢体酸楚,大便溏泄,建议挂内科门诊;
如面部油腻发光,爱生痤疮,建议挂皮肤科门诊;
如女性白带色黄,气味腥秽,或带多黏腻;月经量少,色淡质地黏稠,建议挂妇科门诊;
如男性形体肥胖,阴囊潮湿,性功能障碍,建议挂男科门诊;
如风湿痹阻,关节疼痛,建议挂针灸科门诊。
文/郑乘龙(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责编:孙红丽、杨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