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焦点需求|网上咨询|品种信息|实用技术|农业专家|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民俗旅游|民生科技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   【栏目导航】 >> 农村生活常识 >>  医疗保健
与胃有关的这些误区该澄清了
时间:2021/12/21 15:15:00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wangjj  阅读:94次  语音编码:50785

    如今,随着人们工作节奏加快,压力不断增大,胃病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心头之患。但实际生活中,人们又经常忽视胃病,有的甚至发展成胃癌仍浑然不知。对于胃病,人们的普遍心理是“谁还没有得过胃病,不必大惊小怪”“忍忍就过去了,休息休息就好了”……正是这种无所谓的心理,使得人们放纵生活饮食习惯,长此以往,就算“铁胃”也会受不了。

    信息爆炸的时代,随时随地都可检索想要知道的信息,但人们对于胃病依旧存在很多误区,这让该诊治的没有及时治疗,让本不该治疗的错误用药,加深了对胃的伤害。为此,我把过去30年临床诊疗中总结的胃病误区与大家分享,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胃病一定要吃药吗

    胃不适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你绝对想不到,胃病其实是一种“精神病”。

    一次在录制科普节目时,主持人向我吐露了艰辛与不易。她告诉我,每当直播时,肯定会精神高度紧张,这时胃就会“发紧”,即使看到山珍海味也没胃口,啥也吃不下去。可见,胃的感受与每个人的情绪心情息息相关。早在1000多年前,伊斯兰黄金时代著名学者伊本·西纳曾进行过一次医学实验。他把两只小羊放在两个不同的笼子里用同样食物喂养,不同的是,一只小羊的笼子外面还拴着一只狼,而另一只羊被放置在安全舒适的地方。随后不久,“与狼共舞”的小羊发育不良,体重下降,而另一只羊则很健康。之后不久,伊本·西纳对那只“与狼共舞”的小羊解剖发现,它的胃黏膜上出现了弥漫的溃疡。可见,情绪活动与胃肠道黏膜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小羊如此,人也并不例外。很多时候,一些腹部不适的症状,比如腹痛、腹泻、便秘、反酸等,是精神状态异常在胃肠道的表现。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和别人大吵一架,或因与对方的观点相左而争个面红耳赤,再或总是教不会孩子做题而气得捶胸顿足。愤怒之余,你是否感觉血脉偾张,头晕耳鸣,胸口怦怦跳?当人出现愤怒情绪时,机体内相当于经历了一次小型的“炎症风暴”,胃肠道受到冲击后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内在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充血,消化蠕动变慢;外在则表现为反酸、嗳气、腹胀、腹痛等症状。

    另外,常见的情绪是焦虑,焦虑本质上是一种不安的情绪状态。当你担忧工作能否按时完成、担忧自己前途、担忧孩子的课业成绩,总是感觉内心不踏实时,就是焦虑情绪在作祟。焦虑带来的精神压力同样也会对人体的胃肠道带来巨大压力,甚至会“压出”胃癌!门诊曾来了一位非常特殊的病人,他是某工兵团原团长,受到上级指派前往利比亚援建飞机跑道。当时,还有两个月就到了当地雨季,工期不等人,他白天研究图纸,经常因为忙碌而顾不上吃饭;到了晚上他接着研究,有时为搞清一个问题而通宵达旦工作。在他的高强度运转下,工作按期完成,但在此过程中,他开始出现胃疼,而且越来越重,甚至需要用布条系住自己的腰部。等回到国内检查时,已经是中晚期胃癌了。可见,情绪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因此,很多时候胃部不适并不是必须吃药才能解决,而是需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心态,调整生活饮食习惯,相关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胃癌跟年轻人无关吗

    很多人认为,胃癌只是一种老年病,跟年轻人没关系。但现实是,近年来的调查发现,胃癌越来越年轻化。每次的门诊患者里,都有三四十岁的中青年,甚至十几岁的少年。在对美国1977—2006年3.9万名40岁以下的人群分析发现,25—39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显著上升(每10万人中比率由0.27上升至0.45)。在某些胃癌的亚型中,如印戒细胞癌成升高趋势,其中多集中于年轻女性。美国SEER数据库显示,4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发病率更高一些,而且通常肿瘤分期较晚。韩国研究显示女性印戒细胞癌的发病率更高,预后更差。

    “胃癌年轻化”不仅是近年来医学上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方向,也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尽管公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意识越来越强,但一些年轻人仍认为“胃癌”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胃癌是一个与生活、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的疾病。当代年轻人基本都存在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这些都是引起胃癌的危险因素。

    预防胃癌,年轻人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遗传性因素。如果存在一级亲属(父母和亲兄弟姐妹)患有胃癌,则自身得胃癌的概率将超过普通人群,比如拿破仑家族,他的祖父、父亲以及三个妹妹都因胃癌去世,整个家族包括他本人在内共有7人患有胃癌。这部分人群在任何年龄段,都应该对腹部症状保持警惕,必要时咨询专科医师,可以在无症状时,就制定好适当的定期体检计划。

    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较多数据表明,胃癌发病率的下降与幽门螺杆菌根除密切相关。因此,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坚持分餐制度等仍应继续保持。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新增分餐制、公筷公勺内容,正是为了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传播。如已有家人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更应该严格分餐。有感染的人群,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和复查,尽可能避免出现耐药问题或根治以后的复发。

    总打饱嗝只是吃饱了的信号吗

    饱嗝,专业称之为嗳气。“饱嗝”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嗳气跟打饱嗝又有一些不同,虽然都是从体内传出气体,但是打嗝的声音较响亮,且声音清晰,一般会连续几个,不受控制。嗳气声音并不明显,感觉像有一股气涌了上来,从喉咙中喷出,不会出现明显的声音,往往伴有酸腐味。要知道这两个症状是不同的。嗳气是胃中气体上逆,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古代称为噫气。罗马标准中将嗳气分为:吞气症和非特异性过度嗳气。偶尔嗳气是正常的现象,但是频繁嗳气可能是胃出现问题的表现,很多胃不好的人,会经常嗳气。

    嗳气是胃肠道紊乱导致的,常见于摄入了产气的食物或是源于吞气症(无意识地吞咽空气)。嗳气是人体减轻大多数恶心、胃灼热、消化不良和胃胀气等症状的一种应对方式,其核心问题是胃动力不足。而导致胃动力不足的常见原因包括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或者幽门螺杆菌感染。

    因此,面对长期连续不断的打饱嗝现象,应当引起注意,可能是胃肠道出现了问题。首先要明确病因。如果是存在胃肠疾病,就需要系统规范治疗,治疗的关键是足疗程规范用药。如果不存在胃肠道疾病,那么主要以改善生活饮食习惯缓解嗳气的症状。比如有些人吃饭或者喝东西的时候,总喜欢喝很烫的,吃饭喜欢趁热吃,食管怕热,若经常吃太热太烫的东西,它就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出现嗳气。这种情况出现问题引发的嗳气,往往还伴有反流的现象。肠道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引发嗳气。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缘故,肠道功能不好的人有肠道蠕动慢、便秘等问题,内部的菌群紊乱,容易在体内生成气体,频频出现嗳气的现象。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少吃寒凉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油腻的食物,少吃太烫的食物,少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比如红薯、土豆、芋头等等。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粮,吃东西的时候速度要放慢,要先充分咀嚼食物,然后再下咽。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调理好,消化系统就会好,嗳气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吃饱饭之后散步,也是缓解嗳气的好方法,这样可以让食物更好地消化,肠胃也会变得更强健。

    口臭仅仅是因为口腔清洁不充分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口腔异味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臭。有些时候,口臭几天就自然消失了,但有些时候会持续很久,甚至影响日常的人际交往,导致“有口难言”。一提到原因,不少人会说是上火。那么口臭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首先会想到可能是口腔不清洁。确实,有一部分跟口腔有关。比如,口腔内的蛀牙或者有龋洞,导致食物残渣藏匿其中,细菌滋生后导致口臭;牙周疾病、牙菌斑以及牙结石也会产生口臭;吸烟饮酒也会产生口腔异味。对于这些情况,我们通过定时清洁口腔即可解决。但有时候我们发现一些口臭的患者,即使不开口说话,从鼻子呼出的气体依然能闻到臭味,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些“口臭”并非来自口腔,还伴随口苦的味觉。这是由食管及胃肠道疾病造成的。如贲门括约肌收缩功能不全、食管裂孔疝等疾病导致胃酸、食物返流入口腔,这些经过消化的食物及胃酸会产生臭味,同时还可能伴随着烧心、胸痛的感觉,甚至影响正常的休息。

    但有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口臭原因,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胃部,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我们知道,氨气是一种恶臭的气体,不仅如此,幽门螺杆菌还能够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导致胃癌的发生,它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药监局认定为一类致癌物。

    在全球范围内,很多人都感染过幽门螺杆菌,在发展中国家比例更高,而我国平均感染率大概50%。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引起上腹部不适、疼痛及恶心等症状,并且可在感染的十年内使胃癌的概率提高5.9倍。因此,建议定期检查是否具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2020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一级亲属中有胃癌家族史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患胃癌的风险。有的人会问,我已经发现慢性胃炎或者慢性胃溃疡了,治疗幽门螺杆菌还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可以将胃癌的风险降低50%。如果体检发现自己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在医院进行正规的根治治疗。

    对于没有感染的人群,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包括口—口传播、粪—口传播或者不卫生的饮食习惯。通俗地说,就是避免食用不干净的水和食物,避免跟感染者长期密切接触和使用共同的餐具。大家都会有日常的聚餐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公筷。希望大家可以将这个习惯牢牢记住,并且真正实行起来。

    归根结底,当你出现口臭时,一定要排查原因。如果不是口腔问题,记得一定要去检查胃肠道,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胃炎都是良性的吗

    假如你今天心血来潮,突然想做一个胃镜检查,那么几天后你有很大概率将在自己的胃镜检查报告上看到“慢性胃炎”几个字。很多朋友第一反应是,我的胃居然有炎症?炎症不是良性的吗?是不是吃点药就好了?这时候如果去咨询专业医生,他肯定会让您仔细读一读自己的胃镜报告,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者带有“肠化”“肠上皮化生”,甚至“上皮内瘤变”。这些不同的字眼,虽都有胃炎二字,但千差万别。

    胃黏膜好比一片森林,而幽门螺杆菌是这片森林最常见的害虫。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胃黏膜萎缩,腺体减少,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易发生在胃窦部,这种细菌甚至可以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十二指肠反流如同洪水,长期反流液的刺激可以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胃酸分泌减少,还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贫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有胃病的朋友发生贫血的原因。由于种种原因,胃黏膜这片森林遭受破坏,森林警察淋巴细胞就会出动,炎症便产生了。如果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范围局限于胃黏膜上层1/3,这便是浅表性胃炎,绝大多数朋友的胃黏膜表面就处于这种情况。如果致病因素持续作用,腺体不断破坏、数量变少,固有层纤维化,黏膜变薄,即为发生萎缩,这时候就进展至萎缩性胃炎,这种情况植被下遭到严重破坏,癌变风险增加。长期的慢性炎症,还会导致胃黏膜表层上皮被其他细胞取代,如胃镜报告常见的“肠上皮化生”,即为以杯状细胞为特征的肠腺取代了胃黏膜的原有腺体,可以类比为,由于环境的变化,原有植被消失,被另一批植物取代,有发生胃癌的风险。不典型增生是胃黏膜上皮细胞在疾病影响下,再生修复过程中过度增生和分化缺失,如同这里的植被遭受辐射发生变异,具体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增大,有丝分裂增多,腺体结构紊乱等等。胃黏膜的萎缩、化生、不典型增生都是胃癌的癌前病变,需要警惕。

    因此,当体检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者带有肠化等字样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定期监测,早期发现癌变,进行干预。

    (作者:田艳涛,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责编:乔业琼、杨迪)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 北京农业信息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北京长城网
 
 
主办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