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焦点需求|网上咨询|品种信息|实用技术|农业专家|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民俗旅游|民生科技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   【栏目导航】 >> 畜禽水产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 >> 其它 >>  养殖技术
野生鸵鸟的繁殖习性
时间:2022/5/18 15:57:00  作者:  来源:养殖行业网  编辑:sunrui  阅读:111次  语音编码:51164

  非洲鸵鸟的繁殖规律,根据雨季的不同变化很大。在空气潮湿的地区,它常常于干燥的季节繁殖;在干燥地区,它可利用雨后食物充足的优势,如在安哥拉的纳米贝沙摸地区,一年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产蛋。非洲鸵鸟喜集群生活,在繁殖季节,一般为一雄多雌。雄鸟有划分防御领域的行为,一般为2~15平方公里。在领域内若遇到雄鸟,原来的那只雄鸟会把后来者逐出领域;若遇到雌鸟,雄鸟就会接近,然后跪倒在地,张开双翅和尾,并相互摇动和上下晃动尾羽,同时摆动头部并有节奏地拍击胁部,直到与雌鸟配对。繁殖期间,雌鸵鸟用足在沙上先掘一润穴,然后将蛋产在里面。有时它还将蛋直接移到太阳光下照晒,以阳光的温度来孵化,当光线过强时,它便在蛋上盖一层薄沙,以免高温直射。非洲鸵鸟隔1天产1枚蛋,蛋白色而光滑,大小平均为159毫米×131毫米,蛋壳厚为2毫米,蛋重约1.5千克,占体重的1.5%。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国家公园,有一巢内最多有78枚蛋,显然这不是同一雌鸟所产,但是仅有21枚孵出了幼鸟。雌雄鸵鸟共同参与孵化,雌鸟白天孵化,雄鸟晚上孵化。这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对策,因为雌鸟的体色灰褐而单调,有很好的拟态和保护效果。约6周后,几乎同时孵出雏鸟。鸵鸟为早成性鸟类,即刚孵出的幼鸟全身布满卷曲的胎羽,不经过亲鸟的护理就可活动、找食。3个月后,长出成鸟似的羽被。4~5月龄的幼鸟可长到成鸟大小的一半,1年后可达到成鸟的高度。18个月后可达到成鸟的体重。当两个家族群走到一起时,双方亲鸟要发生争斗,直至一方获胜。然后胜者携带双方幼鸟一同走开,这样一来,可形成100~300只的大群。这些大群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幼鸟。这种集群方式有利于它们共同御敌。不同地区间幼鸟家群的重新组合,也有利于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提高种群自身的生命力。

  幼鸟3~4年达到性成熟。但人工饲养的2-3年即可达到性成熟,雌鸟比雄鸟成熟早,两年即可产蛋,雄鸟性成熟要3年。鸵鸟寿命一般为40年,有的饲养个体可长达50年之久。野生鸵鸟的繁殖力很低,仅有10%的蛋能够被孵出,在内罗毕国家公园平均每只成鸟每年仅能养殖成功0.15只幼鸟。这也可能是目前鸵鸟野生种群濒危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人工养殖对该种的保护以及野生种群的复壮是十分重要的。在萨沃(Tsavo)东部国家公园里的索马里鸵鸟亚种表现出明显的双型繁殖高峰期(4月份与8月份),每个繁殖高峰期都在雨季的4个月之后,所以,高雨量和随之而来的食源改善,导致了鸵鸟繁殖高峰的到来。从最后一枚蛋产下到第一枚蛋孵出经历41~42天。更好的生境条件,使得该地的亚种比其他地区亚种体型大,产的蛋也大,索马里鸵鸟亚种蛋的大小平均为159毫米×130毫米。

产蛋季节:在津巴布韦每个月份都有繁殖的报道,但7-9月份为繁殖高峰期。南非鸵鸟主要产蛋于7-11月份,有时可延续到1-2月份。撒尔等(Sauer,et.al)发现,在纳米比亚干旱地区的鸵鸟的繁殖高峰在8-11月份的雨季之前。史密特(Smit)报道,在南非地区家养的鸵鸟主要产蛋期从6月份或7月份直到9月份。伯尔特拉姆(Bertram)在非洲东部发现马塞鸵鸟主要于7-10月份筑巢,同时华尔克赛勒(Hurxthal)发现,同一类群繁殖期在9-11月份,而且在11月上旬有一个高峰期。

  在波福塞兹瓦那(Bophuthatswana)的奥赛斯(oasis)农场,人工养殖的鸵鸟有多个产蛋高峰期,基本为每6周一循环。1983-1984年,在第一个高峰期,产259枚蛋,即在高峰期平均每只雌鸵鸟产16.2枚蛋;在第二个4-5周高峰期共产511枚蛋,平均每只雌鸵鸟产16.5枚蛋姆瓦玛(Mvuma)在1980-1981年秋冬两季(8月份-1月份)和1982-1983年在津巴布韦分别观察了16巢和36巢,发现野生鸵鸟的产蛋节律变化很大,在两个季节内高峰期的间隔为6周,1982-1983年和1983-1984年间,通过实践观察奥赛斯农场人工养殖的鸵鸟平均每只雌鸟在122天内可产35-50枚蛋,最高记录平均在一个季度内产70枚蛋。无论马赛鸵鸟还是南非鸵鸟亚种,它们都可将蛋产在多个巢内。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 北京农业信息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北京长城网
 
 
主办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