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城台乡的富硒紫皮大蒜陆续进入了收获季。走进山城村,农田里除了满眼绿色,还有一片忙碌的景象。一大早,村民李生秀和妻子带着铁锹来到田里,开始收获自家种植的富硒紫皮大蒜。
今年李生秀一家种植了2.4亩紫皮大蒜。他告诉记者:“去年,村里富硒紫皮大蒜的地头价每斤在3.3元-3.5元,亩产按照3000斤算的话,一亩地就可以收入1万元。不过,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外地来收蒜的人少了,地头的价格比去年低了不少。”
为了让农户的大蒜销出去、卖得好,城台乡已在积极联系经纪人、客商,同时鼓励农户加大自主销售。李生秀也做好了打算:“等全部挖完,我就开着自己的小货车到西宁的蔬菜批发市场和早市去试试。”
近年来,城台乡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富硒大蒜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今年,城台乡山城、坝口、城子3个村富硒紫皮大蒜种植达到了400余亩,初步估算亩均可收入6000元。
“对全乡脱贫攻坚而言,特色产业扶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是稳定脱贫的关键。因此,必须因地制宜找准产业,挖掘特色,更要给从事产业的各类主体尤其是贫困群众予以扶持,让产业能够长久,持续发挥脱贫带富效应。”城台乡党委书记屈长林说。
2015年底,城台乡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277户99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47户926人,低保贫困户30户72人),确定城子村、台子村、衙门庄村、小沟村、泉湾村、下台村6个村为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19.65%。
现如今,城台乡已实现全面脱贫。在这条与贫困搏击的路上,有一群为了战胜贫困而忙碌的党员干部,还有一群为了追寻幸福、富裕生活而努力奋斗的贫困群众。
今年62岁的雅桑结快就是其中一名贫困群众。由于缺资金、缺技术,在精准识别中雅桑结快一家最早被列为贫困户。产业到户帮扶资金、护林员、保洁员等等,这些国家的好政策使雅桑结快一家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不过,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雅桑结快的想法有了不小的变化。他告诉记者:“现在党和国家政策好,让贫困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知道,等靠要的思想不能有,家里要有‘余粮’还是要靠自己。”
如今,雅桑结快家的羊群已经达到了60只,去年也有了不错的收入。今年,他又从村集体互助资金中贷了2万元,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富起来是早晚的事情。”雅桑结快信心十足地说。
要努力在贫瘠中挖掘潜力,让群众看到希望,找到一条合适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慢慢富起来。这是下台村驻村第一书记邓生栋第一天到村里就暗暗下定的决心。
几年来,在这个连种地都种不出希望的穷地方,邓生栋忙碌不停,他带领群众发展起来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藏香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种养专业合作社、肉羊养殖公司和土鸡养殖公司日益红火。2019年,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62.55元。
邓生栋说:“脱贫攻坚首要目标就是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而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们更注重提升村里、村民的内生动力,包括培养致富带头人、扶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等等,这样的动力才是村里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从一个村到整个乡镇,记者处处能感受到人们为了脱贫致富,为了幸福生活而忙碌、奋斗的强大动力,同时由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汇聚成的政策力量,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整个城台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