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焦点需求|网上咨询|品种信息|实用技术|农业专家|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民俗旅游|民生科技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   【栏目导航】 >> 农村生活常识 >>  致富信息
多彩藜麦铺出多彩致富路
时间:2024/1/3 10:50:00  作者:陈施君 曲经纬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编辑:wangjj  阅读:36次  语音编码:52477

   姹紫嫣红,迎风招展,站在高坡上望去,起起伏伏的田地,像极了五彩的梯田。这里是内蒙古翁牛特旗亿合公镇旱泡子村,这种五彩斑斓的作物,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藜麦。

  农户唐回辉轻抚着即将成熟的藜麦,一簇饱满的麦穗,用手指轻轻一搓,金黄的麦粒落在掌心。他满眼溢出丰收的喜悦。

  旱泡子村是高山漫甸地形,十年九旱,土地贫瘠,全村两万多亩耕地,只能种一季莜麦,种植收入寥寥,百姓种地完全是“靠天吃饭”。地里收成不好,村里也没有什么产业,为了贴补家用,唐回辉选择了外出打零工。而在2022年,因为村里的一个“大动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乡。

  那一年,种惯了莜麦和荞麦的旱泡子村村民第一次知道了藜麦。藜麦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高海拔高寒地区,种植历史悠久,被称为“超级谷物”和“营养黄金”。2022年,参与京蒙帮扶的通州区干部通过组织中科院专家考察和论证,发现翁牛特旗西部山区高寒干旱的自然环境特点非常适合藜麦的种植生长,而藜麦经济附加值高,如果能让当地种上藜麦,百姓收入无疑会大大增加。

  “我们亿合公镇海拔在1200米至2000米之间,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可以说种植藜麦条件得天独厚。通州区的干部们组织企业首先在我们这里进行了试种,非常成功。”翁牛特旗亿合公镇旱泡子村党支部书记史振全介绍。

  在通州区干部的牵线搭桥下,通州区企业中藜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决定以市场化标准全面进驻,帮助旱泡子村搭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品控、质控的双赢局面。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旱泡子村成为了该项目在翁牛特旗种植藜麦的首批合作对象,村里11000多亩耕地进行了有效流转,在藜麦种植期间,亩均增收超过700元。

  村里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继续引导群众规模种植藜麦,两年时间里,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搭建,当地百姓通过藜麦种植产业的迅速发展,多种途径实现增收。“以前我们每亩地只能外租100块钱左右,通过引进藜麦种植项目,每亩地收入300元。这样一来,老百姓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剩余时间还能给公司打工,每天工资150元左右,解决了大家的就业问题。”

  唐回辉也在家门口找到了藜麦收割的工作。藜麦种植最忙的时候,唐回辉带着他的拖拉机、旋耕机在田间大显身手。“原先种地根本就不够一年花销,现在土地流转的收入就很多了,再加上给公司做农机驾驶,自己再做点牧业养殖,反正一年十来万肯定能赚到,比之前富裕多了。”

  藜麦容易发芽,收获后对晾晒有一定技术要求。今年,中藜高科在旱泡子村投资了480余万元,建起了两座藜麦烘干塔和两处晾晒场,提高了成品率。而旱泡子村所在的翁牛特旗亿合公镇,已经建立起了两万余亩的藜麦种植基地,到2025年,这里集中流转的土地将达到5万亩,以“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种植模式,切实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百姓抱团发展藜麦产业。

  据了解,翁牛特旗打造的万亩藜麦产业化种植示范基地,是目前全世界规模第一的藜麦种植基地,未来,中藜高科计划将投资2.5亿元,建设1万吨藜麦深加工全产业链项目,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

  多彩藜麦在蓝天之下繁茂生长,鲜艳夺目。同样广阔的,还有当地百姓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 北京农业信息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北京长城网
 
 
主办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