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为“新农具”,网络成为“新农技”,数据成为“新农资”,在顺义广袤的农田上,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增产丰收。
清晨,北石槽镇食为先生态农业园负责人邬春芳正拿着手机查看棚内的温度、湿度等各种数据,同时操作手机为大棚打开风口。邬春芳手中的手机可不普通,搭载了整个园区物联网系统的终端操控平台。
“欢迎刚进入直播间的家人们。”每天上午,牛栏山镇利志农场的负责人董承志都会准时开启直播,带着“网友”看看地里蔬菜长势,展示各种蔬菜“小时候”长什么样子。
司庆振是赵全营镇兴农天利农机服务合作社的专业农机手,前段时间的春播几乎让合作社“忙到起飞”。多亏有北斗系统的支持,作业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于汇霖是个“90后”,毕业后曾当过教师。她的父母经营着三村菇业樱桃采摘园,随着父母年纪的增长,她开始思考采摘园未来的发展。一年前,她毅然辞职,回归家乡和土地打起了交道。
目前,顺义区耕地面积30.26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以上。全区429台农机安装了农用北斗作业监测终端和北斗导航农机驾驶系统终端,近100家蔬菜种植经营主体的152个园区建成数字菜田2.5万亩,越来越多的“网络直播”“网上商城”建立起来。这些“新农人”用“新农具”“新农技”和“新农资”,带动了全区农产品品质的提升,也打开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