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笼前的准备
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给排水及照明系统维护,准备好饲料投喂、饮水、笼具、笼架等设备,做好环境消杀及设备消毒,保持鸡舍内干净卫生。同时,要准备好饲料、器具、药品、记录表格等,确定饲喂人员。
二、转群上笼
(一)入笼鸡龄
高产杂交配套蛋鸡17周左右就可产蛋,16~17周龄前就可转群上笼。如果上笼时间控制不好,会延后新蛋鸡产蛋,从而影响产蛋率,甚至有可能引发已产蛋母鸡的应激反应,造成停产,更严重的还会诱发卵黄性腹膜炎,增加蛋鸡死亡淘汰率。
(二)选留淘汰
入笼时根据蛋鸡的品种淘汰体型过小、瘦弱和无饲养价值的病残鸡,选留精神活泼、体质健壮、个头均匀、觅食能力强的优质鸡。
(三)分类入笼
由于蛋鸡个体间存在差异,雏鸡群中会有较小鸡和较大鸡,若都淘汰掉的话会增加养殖户成本,所以入笼时养殖户要对蛋鸡进行分类,分别装在不同的笼子内饲养,对个体较小的鸡和较大的鸡采取特殊措施加强管理。个体过小的蛋鸡要确保笼内温度和阳光充足,适当增加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个体较大的蛋鸡应适当控制饲料供应,减缓生长发育。经过一段时间的特殊喂养,争取达到均匀整齐。入笼时要一次入够只数,防止先入笼鸡欺负后入笼的。
三、免疫接种
蛋鸡开始产蛋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防止产蛋期发生疫病,影响产蛋造成损失。接种的疫苗要保证来源可靠和保存良好,进行接种时要操作正确、剂量准确,要注意观察接种效果,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确保疫苗接种后发挥作用,使鸡群能够防御疾病的发生。
四、驱虫处理
产蛋前要给蛋鸡进行驱虫,110~130日龄的蛋鸡,按照每千克体重用左旋咪唑20~40mg或哌嗪200~300mg拌料喂饲,每天1次,连用2天,驱除蛋鸡体内蛔虫。每千克体重用硫氯酚100~200mg,拌料喂饲,每天1次,连用2天,驱除蛋鸡体内的绦虫。如果发生了球虫卵囊感染,上笼后要连续5~6天用抗球虫药进行救治。
五、光照控制
蛋鸡繁殖机能受光照影响比较大,如果增加光照时间会促进蛋鸡的性激素分泌,增加产蛋量;如果缩短光照时间则会抑制性激素分泌,影响蛋鸡排卵和产蛋。根据需要科学控制光照,可以刺激和维持产蛋平衡。光照也可控制后备蛋鸡的性激素,从而使母鸡产蛋时间前后基本一致,因此,科学控制蛋鸡产蛋前后光照非常关键。
对于标准体重或稍大于标准体重的蛋鸡,可在16~17周龄时适当增加光照时间至13个小时,以后每周增加20分钟直至16个小时。对于体重偏小的蛋鸡可在18~20周龄时逐渐增加光照时数,不宜突然大幅增加光照时间,否则容易引起蛋鸡脱肛。还要注意光照强度,不宜过强或过弱,如果过强容易引起蛋鸡啄癖,过弱的话则起不到刺激作用。对于在密封鸡舍内育成的蛋鸡,因育成期光照强度比较弱,产蛋前后光照强度控制在10~15lux为宜。对于在开放鸡舍内育成的蛋鸡,由于育成期接受自然光,光照强,产蛋前后强度保持在15~20lux为宜。
六、饲养管理
蛋鸡产蛋前的饲养非常关键,不仅影响产蛋率还决定产蛋高峰持续时间。
(一)适时调整饲料
产蛋前2周蛋鸡的骨骼中钙沉积能力最强,为确保蛋鸡产蛋量高,降低鸡蛋破损率,减少蛋鸡产蛋疲劳症,可从17周龄起增加饲料中钙的含量,由0.9%提高到2.5%,当产蛋率在20%~30%时再增加含钙量为3.5%的蛋鸡饲料。
(二)保证充足的采食量
产蛋前要保证充足的采食量,确保营养均衡,提高产蛋率。以产蛋率确定蛋鸡每日饲料量,产蛋率在50%~60%时,每只鸡日饲量为95~100g;产蛋率在60%~70%时,日饲量为105~110g;产蛋率在70%~80%时,日饲量为115~120g,产蛋率80%以上时,不限制日饲量,蛋鸡可自由采食。
(三)保证饮水
蛋鸡产蛋时鸡体代谢比较旺盛,需水量大,要保证蛋鸡有充足的饮水,否则,不仅会影响产蛋率,还会引起蛋鸡脱肛。
七、减少蛋鸡的应激反应
在进行转群上笼和接种疫苗时要尽量安排在晚上,捉鸡、运鸡及入笼时动作要轻。入笼前提前在料槽中加好料,水槽中注入清洁的水,光照强度适宜,入笼后蛋鸡可以吃到饲料、饮到清水,帮助其尽快适应笼舍内环境。产蛋前蛋鸡面临的各种应激因素较多,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反应的药物来缓解,一般常用维生素C、速溶多维或镇静剂氯丙嗪等。同时注意观察蛋鸡的采食、活动、粪便和产蛋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蛋鸡产蛋前后生理变化大,敏感、不安,容易发生挂颈和扎翅等现象,要尽量早发现、早处理,减少死亡率。发现脱肛鸡、啄肛鸡、受欺负鸡及病弱残疾鸡要及时挑出另行处理。
八、鸡舍环境及疾病预防
杜绝外来人员进入饲养区和鸡舍,饲养人员进鸡舍前要消毒杀菌,定期对鸡舍内外环境消毒,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防止大肠杆菌病、霉浆体病的发生,做好灭鼠防鸟等措施,防止老鼠和麻雀等动物进入鸡舍内带进细菌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