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焦点需求|网上咨询|品种信息|实用技术|农业专家|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民俗旅游|民生科技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   【栏目导航】 >> 农作物种植技术 >> 蔬菜 >> 其它 >>  栽培技术
临沂大蒜拱棚早熟栽培技术
时间:2024/11/11 11:33:00  作者:  来源:中国蔬菜  编辑:sunrui  阅读:62次  语音编码:52803

  1.茬口安排

  拱棚大蒜一般在秋收结束后,即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播种,过早播种会影响秋季作物的收获,过晚则影响上市时间。

  2.棚型结构

  日光温室温度偏高,建造成本也较高,收获蒜头以后会影响其他茬口种植,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利用价值不高。小拱棚易建易拆,但是棚高太低,不利于栽培管理和收获,同时棚体过小,保温性能不佳,棚内温度不易控制。大拱棚同样具有易建易拆的特点,可按照地块建棚,且不影响下茬作物种植,同时棚高适宜,利于田间管理,相较于小拱棚,温度控制难度较小,操作性较强。一般采用钢架大拱棚,棚体宽度在6m以上,棚高2.2m以上,长度根据地块长度确定,一般不少于60m,南北走向最佳,棚内设置水肥一体化设施。

  3.选地整地

  3.1地块选择

  大蒜具有喜肥水、不耐旱的特点,但须根分布浅,根毛少,吸收水肥能力不强,因此拱棚大蒜宜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保肥水能力强、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肥力较高、墒情较好的地块。

  3.2整地施肥

  秋茬作物收获后翻犁、旋耙并耙平地块,深耕20cm左右,然后耕耙2次,破碎土块,并捡去杂草、玉米根茬。翻犁前每667m2均匀撒施商品有机肥160kg、硫酸钾复合肥(N-P-K为15-15-15)100kg、硫酸锌2kg。如果土壤肥力不足,可在翻犁前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2000kg改良土壤。

  4.品种选择

  拱棚栽培大蒜对品种要求较为严格,要保证上市时间较早,出薹率高,丰产性强,商品性好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应选择生长周期短,对温度、光照不敏感,耐密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蒜薹兼收蒜头的品种。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成蒜早、二水早等适宜拱棚栽培的早熟大蒜品种,成蒜早、二水早蒜薹和鲜蒜头的采收期较理想,其中成蒜早3月12日可采收蒜薹,每667m2产量913kg,4月11日收获鲜蒜头,每667m2产量766kg;二水早3月16日采收蒜薹,每667m2产量863kg,4月14日收获鲜蒜头,每667m2产量745kg。

  5精细播种

  挑选蒜瓣整齐肥大、无病虫、无机械损伤的蒜头,将蒜头掰开后,挑出小瓣、伤瓣、黄瓣、软瓣,剥掉木质化茎盘,选用大、中瓣播种。

  5.1播种密度

  拱棚大蒜栽培以采收鲜蒜薹为主,兼收鲜蒜头,合理密植能够显著提高蒜薹产量。拱棚大蒜较露地大蒜生长期短,植株相对较小、长势弱,综合考虑蒜薹的产量和商品性,每667m2栽培4万~5万株,以4.5万株为最佳。栽培行距20cm,株距7~8cm,每667m2用蒜种100kg。

  5.2 播种方法

  采用开沟条播,播深4~5cm,蒜瓣尖以上覆土约2cm厚。播种不宜过深或者过浅,播种过深出苗晚,蒜头膨大不理想,影响商品性;播种过浅幼苗不能充分吸收水分,长势弱,不耐寒。

  5.3覆盖地膜

  大蒜播种后及时浇水,要浇匀浇透,浇水2d(天)后每667m2用24%乙氧氟草醚乳油60mL兑水50kg,均匀喷施地面,然后覆盖0.01mm厚的地膜。为提高后期出芽破膜的效果,减少人工破膜的成本,覆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蒜瓣覆土以后要整平地面,可以用一根粗细适中的木棍或者较厚实的麻袋片,拉住两边轻轻向前拉动整平地面,注意不要将蒜瓣暴露出来;二是在覆膜时,膜的两侧要压实压紧;三是覆膜后可以在膜上撒一点土,有利于薄膜紧贴地面。

  6.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从出苗管理入手,经过适期扣棚、棚温控制、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保证大蒜正常生长。其中出苗管理和水肥管理会影响蒜薹、蒜头的产量和商品性,棚温控制和病虫害防治是决定大蒜植株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

  6.1出苗管理

  覆膜质量好的蒜田大部分幼苗可自行顶出地膜,也可在大蒜有出芽拱膜现象时,用麻袋片拖过蒜畦助苗破膜,若幼苗不能自行顶出地膜,可用小铁钩或长竹签戳膜放苗。由于大蒜出苗速度不一,破膜放苗可分批进行,以减少人工成本。

  如果幼苗已露出绿叶但仍未破膜,应在上午9:00前或下午16:00后进行破膜,可以防止高温闪苗伤叶。

  6.2适时扣棚

  1月上旬大蒜已经过45d(天)左右的4℃以下低温春化(图1),于小寒前后盖严棚膜,提高棚内温度,促进大蒜生长。

  6.3棚温管理

  大蒜喜冷凉,生长最适温度在12~25℃,其中抽薹期最适温度为15~20℃,蒜头膨大期最适温度为20~25℃。盖严棚膜后,棚内气温高于25℃时要及时放风降温,注意放风口不宜过大,否则棚内温度下降过快不利于植株生长。白天棚内气温下降到18℃后及时盖严棚膜保持温度,温度过低大蒜幼苗生长缓慢。确保棚内夜间温度不低于12℃,如遇极端天气,夜间温度持续低于12℃时可在拱棚内点燃秸秆进行烟熏,或者燃烧煤球、增温块等进行人工增温,但要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必须在充分通风以后再进入棚内。

  6.4水肥管理

  11月中旬根据土壤墒情浇1次水。盖严棚膜至大寒时,大蒜已适应棚内小气候环境并明显恢复生长,应及时追肥浇水,每667m2随水追施高氮钾水溶肥(N-P-K为20-10-20)10kg,以后每隔15d(天)浇水施肥1次,蒜薹采收后及时随水施肥1次促进蒜头生长。烂母期、抽薹期和蒜头膨大期是大蒜肥水需求的关键期。种蒜烂母后幼苗开始旺盛生长,要及时随水施肥1次。抽薹期植株生长达到顶峰,是整个大蒜生长过程中需水肥量最大的时期,要根据苗情及时浇抽薹水,保证水肥供应充足。

  6.5病虫害防治

  拱棚大蒜病虫害发生以病害为主,虫害较轻。病害主要有叶枯病、锈病、紫斑病、白腐病、细菌性软腐病,虫害主要有蓟马、蚜虫、夜蛾等。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禁止使用蔬菜生产禁限用农药。

  6.5.1农业防治

  合理控制棚内温度和湿度,每次浇水后注意放风散湿,降低病害发生几率。

  6.5.2物理防治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诱杀夜蛾,也可悬挂黄色和蓝色粘虫板诱捕蚜虫、蓟马。

  6.5.3化学防治

  防治叶枯病,可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5%咪鲜胺(施保克)乳油1000倍液,或25%咪鲜胺(菌威)乳油1000倍液喷雾,间隔7~10d(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防效可达90%以上。

  防治锈病,可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间隔10~15d(天)喷施1次,连喷1~2次。防治紫斑病,可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间隔7~10d(天)喷施1次,连喷2~3次。防治白腐病,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灌,间隔7~10d(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细菌性软腐病,可用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消菌灵)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喷雾,间隔7~10d(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7.适期采收

  7.1蒜薹采收

  采收蒜薹要及时,当蒜薹总苞呈水平状态时即可采收蒜薹。选晴天下午进行采收,采收蒜薹前7d(天)停止浇水,以利于更好地抽薹。

  7.2蒜头采收

  当大蒜叶片变黄、假茎基部变软时为蒜头收获适期。一般采收蒜薹20~25d(天)后即可收获鲜蒜头。采收鲜蒜头前7d(天)停止浇水,加快植株萎蔫速度,使营养物质向蒜头转化,进而促进蒜头膨大。收获时应尽量避免机械损伤,以保持较好的商品性。剪去蒜头的须根、假茎,分级包装后置于通风处贮藏,适时上市销售。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 北京农业信息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北京长城网
 
 
主办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