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都水谷 北京第一山水庄园
门头沟区是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古老民风于一体的旅游发展区。峰峦叠嶂,青山秀水构成了京西一幅幅瑰丽的天然丽图,文物古迹记载了门头沟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优美的山地环境和奇特的峡谷风光令人流连忘返。山多、水长、寺显、村古、文重,门头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产业转型 特色旅游资源彰显
门头沟境内有160多座山峰,永定河流经该区100多公里,大小支流300余条,碧波荡漾,享有“京西小漓江”之称。民谚称“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名刹潭柘寺和戒台寺位于门头沟。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寺院,戒台寺为全国三大戒台之首,潭柘寺的泉、戒台寺的松、宗教主题活动在海内外颇具盛名。区域内现有54个风貌完好的古村落,有爨底下村、灵水村和琉璃渠村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散布在古村落中的寺庙、碑刻、过街楼、古树等古迹众多,古戏曲、古幡会等民俗生动地记录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近百年的矿山采掘,严重破坏了门头沟植被、水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门头沟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使之走上生态涵养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道路,掀起了生态“颜色革命”,恢复和保护生态资源,生态修复治理裸露山体,改善和治理永定河周边环境,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打造生态休闲娱乐综合度假基地,开发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科普考察旅游产品。到2009年底,门头沟近40%的裸露山体得到生态修复治理,林木覆盖率达82%以上。
山都水谷 区域旅游特色鲜明
作为西部生态屏障,门头沟依托区域内的山、水、庄、园景观和生态环境、寺庙古迹、古村古道等独有的资源,全力塑造“山都水谷、北京第一山水庄园”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树立“和美山水,文化庄园”的旅游品牌,发展区域特色旅游。
依据各自镇域特点、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全区九个镇都作了独具特色的旅游功能定位。清水镇发展自然风光旅游,斋堂镇繁荣古村落文化旅游,雁翅镇拓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王平镇开发生态湿地旅游,妙峰山镇提升乡村民俗旅游,军庄镇、龙泉镇和永定镇促进城市休闲旅游,潭柘寺镇发掘佛教文化旅游,九个镇的旅游产品交相辉映。
根据区域旅游功能定位,门头沟着力发展自然风光旅游、民俗旅游、生态农业观光、特色休闲旅游、湿地旅游和生态景观观赏等六大旅游形态,努力打造契合“山都水谷”称号的“山林庄园游”、“山村庄园游”、“山寺庄园游”、“山农庄园游”、“山英庄园游”等特色优质旅游产品品牌。
主题旅游 形成五大特色系列
门头沟开发了五大主题旅游系列。休闲度假旅游,依托灵山、龙门涧、小龙门森林公园等原生态山水景观和丰富的生态植物资源,发展都市生态旅游、休闲娱乐旅游、体育旅游,突出绿色、生态、和谐自然的特征。
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依托爨底下等古村落,琉璃渠等文化遗址,以及妙峰山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京西古村落群开发建设,开发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产品,塑造和美山水与文化庄园相辉映的旅游形象。
都市农业旅游。依托山、水、庄、园景观和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建设观光农园、特色采摘园、休闲山庄、体验农场等旅游项目,将游客享受山水庄园风光、体验农耕生活与都市农业生产结合起来。
红色旅游。挖掘周边的红色旅游资源,逐步发展形成集爱国教育、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于一身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爱国教育基地。
宗教文化旅游。发掘潭、戒两寺宗教文化,注重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结合,凸现门头沟区宗教圣地旅游形象。
农旅结合 建设生态特色沟带
门头沟将旅游业与都市生态农业的总体布局相结合,精心设计生态农业休闲体验项目,推动市级区级农业观光园、特色采摘园、休闲山庄、体验农场建设;打造“一沟一品”精品农业与发展观光旅游产业相结合,充分利用沟域条件和物产特色,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和旅游产业。
门头沟在开发永定河旅游观光带和108国道旅游观光带的战略规划基础上,又规划构建妙峰山“一带一品”和赵家台“一沟一品”。妙峰山乡村旅游带重点打造特色农业观光、采摘、休闲走廊,展示“和美山水,文化庄园”的特色形象。赵家台沟峪旅游带的特色定位是“京西千年文化生态休闲沟”,发挥“中国首个生态修复碳汇教育基地”的品牌效应。依据鱼骨刺状的沟渠布局特点,规划建设灵山沟等19条特色生态沟,形成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的沟渠旅游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