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焦点需求|网上咨询|品种信息|实用技术|农业专家|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民俗旅游|民生科技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延庆县
文化赋能,延庆长城脚下“新”事多
时间:2023/12/12 16:28:52  作者:北京延庆官方发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阅读:520次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长城是延庆的文脉之基。近年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为延庆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长城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作为延庆长城资源最丰富的八达岭镇,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增动能,促发展,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他们在发展中又面临哪些问题?带着诸多疑问,记者深入到石峡村和岔道村等地,探寻长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密码。
  ● 石峡“闯”出新机遇
  石峡村位于延庆八达岭镇西南部,在古长城和石峡关长城脚下,120户人家的小村深幽而静谧。村口,闯王李自成像威严矗立,街巷中一排排“闯”字旗随风飘扬 。
  “今天我带大家参观石峡村的村史博物馆,又名村史乡情陈列室,始建于2018年8月,建筑面积340平方米。展厅包括历史渊源、石峡长城、非遗体验……”石光长城讲解员魏雷云的讲解流畅而富有感情。“今年‘十一’小长假过后,我们村史馆迎来很多研学的学生,大家都对石峡的历史很感兴趣。”魏雷云骄傲地介绍,“我们这里有4名讲解员,其中2名是石峡村的,多的时候每周要讲上三四场。”如今,“石光长城”已经成为石峡村重要的文化产业,说起这份产业还要从长城保护讲起。
  年过八旬的梅景田老人是石峡村的名人。自年轻时起,他就在长城上捡拾垃圾,默默守护长城,这一干就是四十年。梅老先生对长城的热爱和执着成为村里的一面旗帜,也成为年轻一代学习的楷模。后来石光长城精品民宿创始人贺玉玲不仅加入其中,成为长城守护志愿者,还带火了长城文化产业。“因为有祖辈留下的长城,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石光长城’民宿。可以说,长城文化是‘石光长城’的根和魂,‘石光长城’是长城文化的传播点、宣传站。我们的文化活动、体验项目都围绕着长城文化展开,在这里,我不仅是创业者,还要当长城守护的志愿者。”贺玉玲说。从2015年5月石光长城精品民宿开业,开启了延庆“长城文化+民宿”的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到今天,“石光长城”品牌已成为石峡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游客站在石光长城古朴的庭院里,抬头就能看到长城,可谓一眼千年;坐在石光长城公益书屋的落地窗前,读书品茗之际,古老长城、山间美景尽收眼底;参加石光长城研学活动,可以学习做城砖、砌城墙,在石光长城,能吃到坐着轿子的猪脸,听李自成和石峡关长城的故事。
  从保护长城到有效利用,小小的石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是村民意想不到的。村里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他们小时候,因为村子偏僻,很少见到汽车,偶尔有一辆开过,带起一股黄土,几个小孩追着跑,那时能玩的就是在长城上跑跑……现如今,村民和游客一起开展各种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的非遗活动,中秋佳节拜月、长城脚下过大年等,主客共享,既让游客深入体验当地民俗,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摆在石峡村“两委”面前的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摘掉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带着全村人富起来。
  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推动各类文化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农文旅,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特色文化业态”。这为石峡的发展提供了思路,石光长城民宿朝着一、二、三产融合的方向发展。在建成的19个院子中,规划10个院子为不同主题的民宿小院,另外还有书店、咖啡馆、工坊、古堡客栈等9个不同功能的小院,联合村民一起开办了酒坊、油坊、山茶坊等手工工坊,让游客了解当地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帮助村民销售当地土特产,还吸引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归乡土,使农村空巢现象得到改善。村庄大变样,村民生活来源更稳定了。石峡村常住人口约100人,除5名长城保护员、20个公益岗位外,还有3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在石光长城的带动下,石峡村有10家村民也自建了民宿。土生土长的90后小伙董国强告诉记者,以前他和父母在城里打拼,这几年石光长城火起来了,村里大环境好了,今年用自己家的院子改建了民宿,八月底开始营业,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赚到了在民宿行业里的第一桶金,净收入有两三万块钱,他很知足,也有信心。跟着致富“领头羊”,“闯”出发展新机遇。
  石峡村2022年终于完成了消薄任务,正式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这几天,石峡村党支部书记李汉东正在和贺玉玲商量村集体开办民宿的事。李汉东说:“我们想以村集体为主体也租几个院子,跟村里的‘龙头企业’合作搞民宿,除了民宿,现在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也在提高,村民再和企业一起经营,让村民的‘钱包’也鼓起来。”
  长城文化如源头活水,带动石峡活起来,现在,石峡村正在携手“龙头企业”,以勇于突破的闯劲,闯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 岔道要“冲”新路子
  “历尽羊肠路忽通,山村摇曳酒旗风。烧原飞净狄灰白,落叶飘残锦树红。”……“岔道秋风”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妫川八景”之一。岔道村位于八达岭长城脚下,村里有古城墙、驿站、衙署、城隍庙等多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岔道村“因道而名”“因兵而成”“因游而发”“因商而富”“因文而亮”。1997年,岔道村被评为“京郊区县首富村”,2005年,获评“全国创建文明村先进单位”,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早些年,我们岔道村算是有钱的村。”村主任陈刚说,“这些年,我们每年靠着村里的停车场、高铁站、动物园、景区等这些占地租金,每个月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养老金,全年下来用于村民养老的钱就得四百多万,还有村里的部分年轻人在停车场上班……”陈刚说,岔道村历经15届党支部,70年风风雨雨, 每一个时代都在为这片土地的繁荣付出心血和汗水。他告诉记者,“从2000年,岔道村民就已全部搬迁住进楼房,乡亲们冬天住楼房,夏天回村里搞经营,一方面保护了岔道村的古村貌,另一方面也让村民更富裕了。”
  2000年以后,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岔道村村民纷纷开办起各种商业店铺,沿街门房全部成为商业店铺,有饭店、旅馆、百货店、旅游纪念品售卖店、日杂商品店等,也就形成了岔道村的“商业街”。现如今,各地民宿犹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随之而来的消费群体配套服务需求也增加了,岔道商业街不仅解决了餐饮和购物,还能住在长城脚下,远观长城之雄伟,近品古村文化之厚重。
  在古香古色的岔道村委会旁边,有一家长城主题展览的民宿。推开门,两侧灰色的墙上是岔道城与十余位历史名人的主题展,室内的墙上也挂满了具有时代气息的长城老照片和现代艺术的长城油画。“八达岭长城是一个国际符号,我们在长城脚下保留古村落风貌的岔道村打造了具有长城文化的民宿。”民宿管家王泽茂指着手中的老照片向记者介绍道,“这些都是我收集的关于长城的老照片,长城不仅是中外友人的向往,也是我一直以来对长城文化的向往,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不到长城非好汉’,当‘好汉’是我的目标,也是我在这里开民宿、追求梦想的起点。”
  岔道村在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民俗村”“北京市旅游专业村”。目前,全村120家民宿三分之二以上是由本村村民自己经营。
  然而,随着民宿数量骤增,问题也来了。北山居隐民宿主就是岔道人,他告诉记者,“来到岔道古城的游客大多都是从网上订购或者是回头客,今年‘十一’假期退房率比较高,因为游客买不到景区门票,导致线上退房的很多。”
  说起愁事,村主任陈刚和两位支委也进退两难。“咱这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文物,很多事都不能做。”“村子发展得早,基础设施维护的成本逐年在增加。”“我们想搞点特色餐饮、还想搞点露营、长城铁花之类的活动,可政策限制不敢动呀……”
  岔道村发展面临的问题不止这些。作为历史传统文化街区保护区,古村落文化的味道在渐行渐远,水电等基础设施需要维修更新,文化产业项目不够丰富难留客源,自身及周边的文化项目和旅游项目需要联动发展等等。
  没有跨不过的山,没有过不去的河。在八达岭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岔道村拿出奋发进取的冲劲,行动起来!今年“五一”假日期间,随着古朴悠扬的钟声响起,岔道乡村旅游沉浸剧《岔道情》缓缓地拉开了帷幕,剧中多名群众演员都是岔道村村民,是一场真正的“市井”演出,让有着500年历史的岔道古城变得更加精彩,古城之夜更显热闹繁华。村民和专业演员在长城脚下同台演出,共同“讲好岔道故事”,丰富了岔道村新型乡村文旅产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赋能乡村发展,以文化元素点亮了美丽乡村。
  这是岔道村努力谋求新的发展路径的起点,也是长城文化新的传承和发展。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当下,岔道村“两委”最渴望的是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来此投入乡村建设,带动科技、信息、创意、市场、金融等资源进入乡村;寻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新方式,结合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项目特点,实现优化建设用地批准和规划许可手续合并办理。解题,还在努力中……
  ● 联动“融”聚新活力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八达岭镇紧抓机遇,念好长城文化的“融”字经,深挖长城文化内涵,推出特色文创产品,打造“八达岭礼物”品牌,将“长城+冰雪+非遗+年俗”进行融合,连续举办“长城脚下过大年”冬季文旅节活动,先后推出七大村落特色主题活动、五个网红打卡地以及三条精品出游线路,持续打造长城品牌IP,统筹长城脚下各个村庄,推动农文体商旅融合联动发展。
  春末夏初,在八达岭古长城景区,以“锦绣河山、将帅巡边”为主题的八达岭石峡关谷环长城越野赛鸣鼓开赛,包括世界各地和全国20个省市的参赛者登临长城之上、穿行森林之间,用脚步丈量锦绣河山,体验长城的巍峨壮观,也亲历森林公园天然大氧吧的清新悦目,同时穿行在明代将士巡边的古道上,感受长城文化的气息,进而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文化。七月,八达岭镇西拨子火车站址铁路文化公园建成,在将长城文化与铁路文化相融合的同时,也为市民增添一处休闲好去处。以绿色为底色,以文化为灵魂,金秋十月,首届延庆秋实盆景艺术展在也八达岭镇里炮村园艺小镇成功举办。作为长城文化的传承者,八达岭学校还成立了“长城博物馆”志愿讲解和“詹天佑纪念馆”志愿讲解两个社团,讲述火车上的中国、我家门口的长城。围绕长城,丰富多彩的活动、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无私奉献的志愿者队伍层出不穷,新的活力正不断激发……
  近年来,延庆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长城文化带建设,抓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机遇,加大对区内长城保护的统筹和创新力度,争当长城文化带建设“领头雁”,将长城以及长城脚下的文化、旅游资源“串联”发展,打造“长城文化+”模式,推出“长城+研学”“长城+科技”“夜长城”等旅游线路产品和目的地,构建全域旅游新业态。八达岭长城以“梦回长城·八方来鹤”为主题的夜长城,为期161天,共计接待25万余名游客,有效带动乡村振兴。依托丰富的长城资源优势和多年的生态建设成果,延庆乡亲正激扬“五种劲头”,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团结奋斗。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 北京农业信息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北京长城网
 
 
主办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